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易生病也最养人的三伏天!这样做,防疾病,祛病根,事半功倍!

(2019-07-23 10:04:20)
标签:

三伏天

养生方法

健康

分类: 节气养生

2019年三伏天时间表:

初伏7月12日-7月21日 (10天);

中伏7月22日-8月10日 (20天);

末伏8月11日-8月20日 (10天)。


今天已正式进入可怕的“三伏天”了,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同时也是最容易生病的40天,入伏入不好,很可能会落下病根,甚至引发致命危机!


一、入伏后的高发疾病


1、炎热,易中暑

三伏天夹在小暑与处暑之间,天气一天比一天热,而随着气温的升高,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若体温调节功能失调,很易中暑,甚至得热射病


热射病属于重症中暑,体温升高可达40以上,并伴有干热和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症状,死亡率能达50-60%


提示:若出现头晕、心悸、恶心、呕吐等中暑先兆,应速至阴凉处解开衣服、冷敷头部、饮用清凉饮料,并服用人丹或十滴水。遇有体弱多病者及老年人中暑,建议立即送医院

最易生病也最养人的三伏天!这样做,防疾病,祛病根,事半功倍!

2、温差大,当心热感冒

室内外温差大,室内通风不好,再加上爱冲凉,很容易引起感冒发烧。特别是体质较弱群体、贪凉者。


建议:减少室内外温差,空调温度控制在26-28,并经常开窗通风,避免长时间闷在密闭空间里。  

3、暑湿,影响脾胃

夏季高温,雨水又多,空气湿度大;再加上人们偏爱冷饮,喜欢待在空调中,导致湿气侵入人体,而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出现积水为患,易引起食欲不振、困乏无力等,甚至影响整个机体状态。

4、血液粘稠,警惕心脑血管病

夏季温度高,人体出汗较多,体内水分流失严重,血液粘稠度增高,容易出现血小板聚集和形成血栓,引发心肌梗死;


再加上空气中气压偏低,人体内循环紊乱,导致心率加快以及冠状动脉收缩,从而增加了心脏的负担,很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病,三高群体、心脏病患者等更需注意。

最易生病也最养人的三伏天!这样做,防疾病,祛病根,事半功倍!

二、养生误区危害大


除了夏季本身天气特征和一些不良习惯造成了三伏天多病,一些养生误区也很容易让人陷入健康危机:

1、雨后凉爽去锻炼?

夏季暴雨过后,往往比较凉爽,很多人选择在这个时候出门散步、锻炼,但是雨后出门锻炼反而会加重体内湿气


夏季暴雨后,湿度随热气蒸发往上走,空气中的湿度其实会加重,雨后散步往往更易出现胸闷、头晕甚至恶心的症状,这就是湿热交杂引起的。


另外,也有不少人把“夏练三伏、身体强壮”作为目标,每每锻炼一定要大汗淋漓,但夏季本身出汗过多,消耗大,运动过度很容易损伤身体机能,因此要注意量力而行、适可而止

最易生病也最养人的三伏天!这样做,防疾病,祛病根,事半功倍!


2、以热制热,喝羊汤、吃生姜?

夏季养阳,因此不少人信奉多喝姜茶、羊汤等,有助于排出体内寒气。


但是这些温热之物只适合阳虚之人,大多数人在夏季呈阳盛状态,吃多了羊汤和生姜反而会导致上火、大便干燥等,就算是阳虚体质者,夏季进补也需适可而止,不要大补。


夏季适合清补多酸多甘,补气去火。饮食可选用绿豆、西瓜、丝瓜、冬瓜、番茄、黄瓜、鸭肉、草鱼、鲫鱼等;药补可选用西洋参、党参、黄芪、茯苓、谷麦芽、神曲等。

最易生病也最养人的三伏天!这样做,防疾病,祛病根,事半功倍!

3、藿香正气防中暑?

为防中暑,很多人在夏季会常备藿香正气水,但它也不是人人都能用的。


藿香是一个辛温发散的药物,以热毒反应为主的人吃藿香正气就适得其反了,藿香正气适用于湿重于热或是寒湿的患者。


三、伏天养人,冬病夏治效果好


虽然三伏天“危机四伏”,但如果好好利用,会是祛病根的好时节。

1、祛湿事半功倍

夏季确实多暑多湿,而三伏天阳气最盛,人体气血最为充盈,这时候肌肤腠理开泄驱寒祛湿往往事半功倍


除了在日常生活上少贪凉,我们还可以通过艾灸的方法帮助扶阳,以达到避湿、寒的目的。


艾灸是借助艾火的热力和药材的药力,通过对经络腧穴进行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络、散寒祛湿的作用。


其不仅可以祛除表层的寒湿之邪,还可以祛除体内深层、潜伏已久的寒湿之邪,帮助人们恢复健康。

最易生病也最养人的三伏天!这样做,防疾病,祛病根,事半功倍!

2、防冬季脑出血

冬季本为四季阴最盛之时,体内阳气不足,元气亏损,进而脑出血的发生率会随之上升。


但在夏天,可以通过三伏贴温补阳气,活血通脉,提高正气,以抵御冬天的疾病,提前预防。


专家推荐醋调贴敷法,在三伏天的头三天贴敷每次2-6小时,预防冬季脑出血的发生。


注意,阴虚阳亢患者不同症型用药不同,具体请遵医嘱:


偏阳盛者——五心烦热、失眠多梦、潮热盗汗

吴茱萸20g、怀牛膝20g、五味子20g、川椒10g、薄荷10g,研为末,每次取2-3克,以适量醋调和,外敷双侧涌泉穴。


偏阴虚者——咽干口燥、大便秘结

用龟板20g、鳖甲20g、熟地20g。玉竹10g,研为末,每次取2-3克,醋适量调和,外敷双侧涌泉穴。

最易生病也最养人的三伏天!这样做,防疾病,祛病根,事半功倍!

3、补脾肺肾

中医认为虚寒疾病与脾、肺、肾密切相关——脾主运化水湿,肺主气,肾主藏精、纳气,三者相辅相成,使人精力充沛、机体健康,因此想要疾病不上门,重在补肾、健脾、养肺


御风固本方


【药材】黄芪、白术、防风、人参、茯苓、甘草、陈皮、半夏、补骨脂、枸杞子、菟丝子、淫羊藿、蛤蚧。


黄芪在补气中偏补阳,搭配白术、防风,能治疗肺气虚;


茯苓、白术、甘草、人参、半夏、陈皮组成“六君子汤”,健脾化痰淫羊藿、补骨脂、枸杞子、蛤蚧补肾阳肾阴、纳气


这样组成的方子,肺脾肾全补了!


提示:具体用量需咨询医生。


最易生病也最养人的三伏天!这样做,防疾病,祛病根,事半功倍!

大医生 BTV我是大医生官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