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不需要接种疫苗?该打的还得打!这份疫苗指南请查收~

标签:
接种疫苗指南健康 |
分类: 保健养生 |
疫苗的开发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公共卫生成就之一,其明显降低了感染性疾病,如破伤风、脑膜炎等的死亡人数。
很多人都觉得接种疫苗是儿童的事情,成年人不用接种疫苗,但实际上,疫苗是用来增强人体对某一种病毒抵抗能力,起到一种预防作用,从而降低各年龄层人群的某些疾病风险。
一、成年人为什么需要接种疫苗?
不少成年人觉得自己抵抗力强,身体素质好,不容易生病,没必要花钱去接种疫苗……医生表示,这种想法可是大错特错!
1、疫苗有“期限”疫苗不是一劳永逸的,很多疫苗都有自己的“保质期”,比如:乙肝疫苗产生的抗体可能在3-5年甚至2-3年就消失,之后需要加强接种。
2、流感病毒会变异有些流感病毒变异速度很快,再加上,每年流行的病毒种类又不一样,因此抵抗力较弱的人群可以每年打一次流感疫苗。
3、有些疫苗属成人专用像带状疱疹疫苗属于成人专用疫苗。
另外,有些疫苗可能小时候没打,像风疹疫苗、麻疹疫苗等,成年了也应该补上。
二、建议成年人接种的疫苗
能够预防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宫颈癌。
目前国内上市的二价HPV疫苗能预防七成宫颈癌及相关癌前病变;四价HPV疫苗在二价的基础上还能防约九成肛门和生殖器疣;而九价HPV疫苗可以预防九成的宫颈癌风险和九成肛门和生殖器疣。
宫颈癌疫苗针对的是没有性暴露的,就是说没有性生活的,在13~26岁是最佳年龄,据了解,在首次性行为之前注射HPV疫苗,会降低90%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率。
当然,超过26岁的,但在45岁以下的人群也是可以打疫苗,用于预防今后HPV的感染。包括男性也可以去打疫苗。
//不适宜人群//
注意:即使接种了疫苗,女性仍然存在发生HPV病毒感染和宫颈病变的可能性。所以,疫苗接种后还需要定期进行宫颈癌的筛查。
2、乙肝疫苗乙型肝炎疫苗对预防感染及乙肝导致的慢性疾病和肝癌发展的效果达到95%。
虽然接种乙肝疫苗的主要对象是新生儿,其次是婴幼儿、15岁以下未免疫人群,但乙肝疫苗的保护效果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
所以,成年人定期做乙肝抗体检测并接种乙肝疫苗也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一些高危人群,最好重新接种。
注意: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完毕后,可到医院检查乙肝五项,检验接种是否成功。
//不适宜人群//
肺炎疫苗的功能不只是预防肺炎这么简单,能预防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所有感染。
肺炎链球菌在鼻咽局部浸润可引起咽炎、鼻窦炎;浸润到中耳腔导致中耳炎;吸入肺可引起肺炎;严重的会进入血管,引起脑膜炎、菌血症等。
13价结合疫苗可以在孩子2、4、6月龄时分别进行三针基础免疫接种,在12月龄—15月龄时加强接种一针。错过时间则要等2岁以上接种。
23价多糖疫苗,适用于2岁以上人群,尤其是60岁以上人群、患慢性病者、免疫力功能低下者等高危人群接种。
注意:肺炎疫苗只能预防肺炎链球菌导致的肺炎,却不能预防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支原体、衣原体等其他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肺炎。
4、流感疫苗据世界卫生组织介绍,每年流感季节全球有重症病例300万-500万,流感相关死亡人数达25万-50万。
流感容易侵袭的对象不只是6个月-5岁的儿童,还有65岁以上的老人。
老年人的基础疾病较多,常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哮喘等慢性疾病,患流感后易导致原有疾病加重;另外,还可能并发肺炎或中毒性休克,病情严重。
此外,医疗卫生机构、养老院等机构工作人员、出租车司机或旅游服务等服务行业的从业者等都属于高危人群,应该优先接种。
而且流感病毒几乎年年变异,所以建议上述高危人群每年接种新流感疫苗。
由于地域的差异,南北方接种疫苗的时间也有差异:一般北方最佳接种时间是每年的9月份至第二年的1月份;南方最佳接种时间是每年10月份至第二年2月份。
三、接种疫苗后出现反应怎么办?
由于个体差异,少部分人接种疫苗后会出现接种部位局部的红肿、疼痛、硬结,或者出现发热、胃口不好等轻微的全身性反应。只要注意休息,多喝开水,一到两天后,这些反应就会自动消失。
如果反应强烈,且持续时间长,就应该及时去医院就诊。
发生严重异常反应的情况极为少见,受种者不必因为害怕发生不良反应,而拒绝接种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