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人患上帕金森病!一分钟自测风险,3步预防远离它~

标签:
帕金森病知识健康 |
分类: 保健养生 |
今天是世界帕金森日,平时鲜少涉及这一疾病,今天可可就跟大家好好讲讲。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尽管症状表现在四肢,但问题出现在大脑,会使运动协调性出现问题。
我们可以把人体比喻成一辆车,大脑就是方向盘操作系统,一旦操作失灵,整个车身就会失控。
也因此,帕金森病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和“老年痴呆症”之后严重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第三大“杀手”。
60岁以上是帕金森高发人群,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帕金森患病率也逐年递增,据统计,目前我国的患病人数已达300万,占全球患病人数近一半!
知“帕”,懂“帕”,才能不怕!
一、关于帕金森病的认知误区
很多人认为帕金森病就是“手抖病”,但是手抖的原因有很多,如特发性震颤、老年性震颤、脑炎、甲亢、颈椎压迫等都会出现手抖。
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帕金森病人都会出现手抖,行动迟缓才是帕金森病的必有症状,并伴随着肌肉僵直、步态不稳的状况,有些还会出现情绪低落、焦虑、疲劳、睡眠障碍、认知障碍、便秘等非典型症状。
2、帕金森病=老年痴呆?
前者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后者以记忆力减退为主,伴随生活能力下降及其他认知功能或行为的障碍。
帕金森病是中脑黑质的多巴胺神经元减少,导致黑质及纹状体多巴胺不足,出现行走缓慢、认知障碍等症状,属于原发性疾病;而帕金森综合征则是脑部感染、外伤、出血、梗塞等导致出现类似帕金森病样表现的疾病,属于继发性的。
4、惧怕药物副作用,随意增减?很多患者初期被诊断为帕金森病时都有抵触用药的心理,担心药物副作用,会自行减药;还有些病人觉得病情稳定了,就随意停药……
专家表示,医生所开的药都是根据病情决定的,少吃,药量不足,疗效差,可能会加重症状;另外,帕金森病是终身疾病,需要终身服药,病情有所好转,应该再次进行相关检查,让医生进行判断,是否换药或减量。
另外,帕金森病人在服药期间切勿食用乳制品。
5、手术能根治?有人认为做完手术就“一劳永逸”了,但其实目前帕金森病无法根治。
而常用的脑深部电刺激术,在手术治疗后通常仍需继续服用药物,但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减少服药量。
虽然无法根治,但其本身并不带有致命性,一般不会影响寿命,更多的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生活无法自理、长期卧床等,容易导致患者缺乏自信、兴趣减退。
对于帕金森我们不仅要有正确的认识,专家还表示,帕金森病一般拥有5年的最佳治疗期,在这期间服药,不仅种类少、计量小、效果还好,因此早发现,早干预很关键。
二、九步自测帕金森风险
1.自己从椅子上起立是否有困难?
2.
3.
4.
5.
6.
7.
8.
9.
以上问题,如果超过3个回答“是”,帕金森患病可能性则高,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另外,专家提醒,有睡眠障碍、易便秘者、易焦虑抑郁的人都属于高危人群,平时更应注意。
三、三步预防帕金森病
远离危险的帕金森,做好这几步很重要:
1、保护多巴胺神经元帕金森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人脑中多巴胺神经元的减少,因此保护多巴胺神经元是预防帕金森病的关键一步。
2016年,爱荷华大学的研究者证实了:肠道中的细胞可以启动免疫反应,起到保护神经元的作用,也就是说,肠道免疫细胞可以识别并处理掉受损的神经元,从而减少帕金森病的发生率。
3、预防动脉硬化脑动脉硬化是帕金森病的主要诱因之一,因此千万不要忽视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病的治疗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