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全球第一!7大致癌因素,大部分可避免!

标签:
癌症发病率死亡率致癌因素 |
分类: 保健养生 |
癌症,本就是人人谈之色变的疾病,其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不断增长,更让人们胆战心惊。于是,不少人都渐渐加入了“防癌大军”,但尽管如此,癌症依然在全球高发。
一、2018全球癌症统计数据出炉
不久前,美国癌症学会官方期刊发表了《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报告,这篇文章评估了185个国家36种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2018年,全球预计有1810万癌症新发病例,960万癌症死亡病例。这是全球所有年龄段、性别,包括非黑色素瘤皮肤癌在内的所有癌症发病比例的推算数据。
1、亚洲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双高
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出,2018年亚洲癌症发病率将近50%,死亡率将近60%,均排在了全球第一位!
此外,在1810万新增癌症病例中,男性约950万,其中亚洲男性占发病总数的近一半,死亡率达60%;女性约860万,亚洲女性发病率占47.5%,死亡率略过一半。
2、中国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全球第一相比于其他国家,我国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均为全球第一!在1810万新增癌症病例中,我国占380.4万例;在960万癌症死亡病例中,我国占229.6万例。
这组数据意味着:全球每新增的100个癌症患者中,就有21个中国人。也就是说,我国平均每分钟有7个人确诊癌症,每分钟就有将近5人死于癌症!
3、这些癌症发病率较高全球癌症发病率前五的分别是:肺癌、乳腺癌、结肠直肠癌、前列腺癌、胃癌。
而在中国,肺癌的发病率也是最高的。此外,男性胃癌、肝癌、结直肠癌、食管癌;女性乳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胃癌等也较为高发。
二、7大致癌危险因素,几乎个个可避免
癌症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内因和外因两方面。但其中大部分外因可避免。
1、抽烟嗜酒
抽烟是导致肺癌的“元凶”之一,每天抽两包烟以上的人,有1/7死于肺癌。与不吸烟的人相比,吸烟者患肺癌的风险平均约高出20倍。
喝酒会加大肝脏负担,研究发现,58%的肝癌都与酒精有关,每天规律饮用3杯啤酒,就可以成为肝癌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每天每增加10g酒精,肝癌风险增加4%。
此外,这两者都会增加口腔癌、喉癌、食管癌、膀胱癌等多种癌症的风险。
建议
最好的解决办法当然是坚决戒烟,包括电子烟,限制甚至不饮酒。但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果实在戒不了,就应该注意防癌。
电离辐射主要有X射线、伽玛射线等,长期暴露于电离辐射的环境下,容易诱发癌症。而紫外线虽是非电离辐射,但它能晒伤皮肤,增加出现黑素瘤的几率,增加皮肤癌发病率。
建议
与辐射区域保持一定距离。生活中的电离辐射产品一般都在规定范围,不会危及身体,但也要尽量远离放射区域,如:避免一些不必要的X光、CT检查,也不要将手伸进检查行李物品的安检设备中。
一些病毒与细菌的感染也会增加癌症风险。如:幽门螺旋杆菌增加胃癌风险,乙肝病毒增加肝癌风险,HPV病毒增加宫颈癌风险等。
建议
细菌、病毒几乎无处不在,要想防止它们伤害人体,提高免疫力至关重要。
适当多吃优质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也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体内蛋白质充足时,免疫系统相对就更为强大,如有需要,数小时内可以增加100倍。水蒸蛋、纯牛奶、鸡胸肉、深海鱼都是不错的选择。
久坐不动易使腹腔、盆腔、腰骶部血液循环不畅,降低肠道免疫功能,加上肠胃蠕动减慢,有害物质长时间滞留,刺激肠粘膜,增加结直肠癌风险。
改善办法
饮食不当,一指饮食结构不合理,包括食物摄入比失衡、营养不良、营养过剩;二指不良饮食习惯,包括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喜食熏烤炸类食物、摄入霉变食物等,都可能加大患癌风险。
我国人民吃饭还总喜欢“趁热吃”,但超过65的食物容易损伤食管黏膜,反复如此易增加食管癌风险。
建议
徐院长抗癌11年,但现在肿瘤指标完全正常,在饮食上坚持“什么都吃,适可而止”的原则。每天中午食用5种食材,鱼、蔬菜、菌菇、汤、水果,但每天都调换着吃。
熬夜会影响细胞的分裂、降低免疫力,增加细胞突变和患癌的风险。
建议
肥胖是多种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研究发现,33%的癌症发生在肥胖人群中,女性肥胖患者比男性更易患癌。
建议
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难免会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果长期大量滥用药物,也可能增加细胞癌变的风险。
建议
用药一定要遵医嘱,不可听信偏方、随意用药,随意增减药量等,以免带来不良后果。
除此之外,环境污染、遗传因素等也可能增加患癌几率,但通过调整生活习惯等,也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发病风险,对于有家族遗传病史的人群,要特别留意早期信号,做好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