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汤木:别上了固执的当

(2017-01-06 00:01:06)
标签:

365

汤木

固执

杂谈

思絮

分类: 杂谈思絮

     俗话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如果一个人不能听取别人的建议,一味地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固执己见,哪怕错误也要往南墙上撞,这样的人只能掉进自己为自己挖的陷阱中,无法脱身。

     三国时期,蜀国街亭为汉中咽喉要地,须派精兵强将驻守。马谡主动请令,诸葛亮再三嘱咐他须靠山近水扎营,并派王平为副将辅助。

     马谡刚愎自用,对诸葛亮的嘱咐置之不理,打算在街亭旁边的山上扎营。王平提醒他:“丞相在我们临走的时候嘱咐过,要坚守城池,稳扎营垒。在山上太冒险。”马谡没有打仗的经验,自以为自己熟读兵书,根本不听王平的劝告,坚持要在山上扎营。

     司马懿、张郃率领魏军赶到街亭时,看到马谡放弃现成的城池不守,却把人马扎在山上,马上吩咐手下将士在山下筑好营垒,把马谡的军队围困起来。

     后来,魏军切断了山上的水源。蜀军在山上没了水源,连饭都做不成,时间一长,自己先乱了阵脚。司马懿、张郃看准时机,发起总攻,蜀军大败,街亭失守。诸葛亮知道街亭失守完全是因为马谡违反了作战部署,按照军法,“挥泪”斩了马谡。

     固执己见的马谡听不进王平的劝说,最后一败涂地,为自己的固执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从马谡的故事中不难看出,固执的人,绝大多数都是一些思想狭隘、看问题片面者。由于思想偏激,观念固执,在大脑皮层形成了一个“惰性兴奋中心”,一旦某种思想深深地扎根在头脑里,任何其他的东西,他都听不进去。

     固执的人,绝大多数是自幼养成了随心所欲的不良性格,遇事爱钻牛角尖。固执既不是顽强的表现,也不是自信的象征,它对人际交往是有害无益的。因为你始终觉得自己比对方高明,对别人不屑一顾,在别人面前一副高高至上的姿态,所以谁愿意和你交往呢?

     放下自己的固有思维,多听取别人的意见,才是聪明的做法。汉高祖刘邦曾问群臣:“吾何以得天下?”群臣回答皆不得要领。刘邦遂说:“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于三个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位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刘邦之所以能平定天下,是因为他从不固执己见,非常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最后让自己成就大业。

     生活中,总有些人因为固执己见而不愿听取任何人的意见,有的固执于金钱,有的固执于名利,有的固执于陈规,有的固执于幻想,总之,他们听不进别人的劝告,一意孤行,最后走向失败。

     所以说,一个人只有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才能走出偏执的误区,成功地解决问题。

     当然,一个有主见、有头脑、有思想、不随人俯仰、不与世沉浮的人,无疑具备值得称道的好品质。但是这还要以不固执己见、不偏激执拗为前提。无论是做人还是处世,头脑里都应当多一些辩证观点。死守一隅,坐井观天,把自己的偏见当成真理至死不悟,是做人与处世的大忌。 (摘自汤木 著《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的自己》)

 

                                                                                                来自:hi@timetimetime.net (Ring)   |https://rescdn.qqmail.com/zh_CN/htmledition/images/rss/newwin.gif阅读原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