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寶玉>2012亞洲巡演 上海4/21

标签:
賈寶玉娱乐文化 |
分类: 賈寶玉旅程 |
http://s10/middle/6e563ed4gc51d8def44b9&690上海4/21" TITLE="<賈寶玉>2012亞洲巡演
「你的心裝在我的心裡面,上了鎖,想要拿回你的心,得先把我的心砸碎了才能拿到。」
人們有些時候,會因為愧疚,而分不清愛的真實性。
他來了,他說在來之前,就知道你要說什麼了。你總是說他不懂你,但關鍵時候,他又什麼都知道。他來了,又走了,你永遠不是在等他來就是送他走。來來回回,有一天,等不了也送不回了。
那你所追求的究竟是什麼?
在「身分的焦慮」這本書裡,作者認為我們人追求的根本依然是「愛」,這愛不完全是情愛或情感,而是一種人對人的關注與意識。也就是說人除了基本生理需求外,最重要的就是存在感。有了其他人的關注才能確認自我的存在,只是有些人認為財富與權利是直接的關注來源,有些人認為追尋抽象的成就能更具體自我的存在,但總歸起來,其實本質所需要的都是其他人對自己存在的意識感。
那麼這種追求是不是就是阻礙自由的根本原因?
一直到現在因為跟父母親住所以我依然不能太晚回家或隨意在外頭過夜,我有時會覺得這種約束很不自由,但相較於這種外在的約束,我慢慢發現內在的不自由更令人痛苦。在台灣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領袖,相較於其它國家,你才會赫然覺得這個權利有多珍貴。我們可以批評自己看不順眼的政治人物,可以說自己想說的話只要不涉及人身攻擊,可以任意上世界各地的網路,這些自由,如果不去比較,你還會以為理所當然。但,台灣的年輕人,依然感到不滿足,究竟為何?
是否是因為無法尋求內在的自由?
因為許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更別說去擁有能讓自己有存在感(能獲得自己認可群體的關注)的成就。就像在關係裡,總在擔心受怕患得患失,但仔細想想,不就是出於對自己的不滿與自卑,衍生成對對方的不信任,然後從想法上開始被羈絆最後所有的行為也將無法順暢。
人的一生,都尋求一種滿足。安定是一種滿足,契合是一種滿足,但兩者何能兼備?當所企求的太過全面,就會被評價為完美主義。過多期望的結果,只剩矛盾與黯然。最後,追求的勇氣所剩無幾。
其實所有的一切,是一連串『受』的過程。感受到的,接受到的,都是在給與之後。我們能收『受』的不見得與我們給與的有正相關,有可能是負的,有可能是加倍的或變向的,但終究不會毫無關係。
照片 by Be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