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o 果壳科技编辑
其实是Yesterday I learned.. 并不是因为屈原投了江人们怕他被鱼吃掉有了粽子节的。
在屈原投江之前,“端午”已经作为风俗存在了。由于五月初五时值仲夏,又热又潮,蚊虫滋生,卫生稍不注意,容易生病。《礼记·月令》说这仲夏之月,“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
这个一不小心就要悲剧的五月,被认为是“恶月”,五月初五即是“恶月恶日”,不来点什么仪式对付一下,仿佛瘟神就要跟自己过不去,于是“驱瘟避邪”的做法,诸如斋戒沐浴插菖蒲喝雄黄酒啊就渐渐成为“端五”的民俗。
这个“恶月恶日”给人的印象差到什么程度呢?《史记·孟尝君列传》这样写孟尝君田文:
初,田婴有子四十馀人。其贱妾有子名文,文以五月五日生。婴告其母曰:“勿举也。”其母窃举生之。及长,其母因兄弟而见其子文於田婴。田婴怒其母曰:“吾令若去此子,而敢生之,何也?”文顿首,因曰:“君所以不举五月子者,何故?”婴曰:“五月子者,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
敢情那时觉得五月生出来的小孩都有邪恶光环,长到门高的时候就要克父母了……话说回来,孟尝君在公元前279去世,屈原去世时间大约公元前281年,两者差不多处于同时期。所以不难想象。在屈原投江之前,乃至孟尝君出生之前,端午这天就已经不是什么好日子了。也有说法指因为这天名声太差,所以屈原投江之日,乃至更早的伍子胥被弃尸之日都是五月初五,具体日期是真实巧合还是后人附会就不可知了。

至于说端午包粽子跟屈原有关系,则是南梁吴均(469年-520年)在《续齐谐记》里说的了:“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贮米投水以祭之。汉建武中,长沙区曲忽见一士人,自云“三闾大夫”,谓曲曰:“闻君当见祭,甚善。常年为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当以楝叶塞其上,以彩丝缠之。此二物,蛟龙所惮。”曲依其言。今五月五日作粽,并带楝叶、五花丝,遗风也。”不过原书也散佚了╮(╯_╰)╭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