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写作教学中的结果教学法和过程教学法
(2010-12-24 17:06:48)
标签:
过程教学法结果教学法杂谈 |
分类: 教育技术学 |
结果教学法即传统意义上的范文教学模式。首先教师提供范文,就范文的字、词、句、篇章结构以及内容进行分析、讲解,然后学生模仿范文进行同类题目的写作,最后的步骤就是教师对作文进行评改、打分。其侧重点在于对语言点的讲解和对最终成品的好坏评估上。
结果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为行为主义理论(Behaviouristic
Theory),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给予刺激,学生做出反应的过程,整个写作过程是教师支配下的学生的个体行为,也是一种机械输入和输出的过程。
过程教学法将写作视为一种过程,它分为三个阶段,即:写前阶段(rehearsing or
prewriting)、写作阶段(drafting)和修改阶段(revising)。这三个阶段不是简单的线型排列,而是一个循环往复、互为包含的过程。
过程教学法是一种“自上而下”(top-down)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不是从最低的语言层面开始,而是把重点放在篇章层面,学习者在篇章中创造、连接、组织并实现与上下文一致的意义。写作不是一种单向的行为,而是学生与语言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相互之间的交互行为。写作是“思考—书写—修改—再思考......”的往复行为,这一过程是“生成的”、“合作的”,而不是一次性的单向行为。(Zamel,1983)
过程教学法的教学理论是交际理论(interactionist theory),认为写作是一种群体间的交际活动,并非单独行为,重点放在学生实际写作能力的培养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结果教学法与过程教学法的主要区别:
|
|
|
|
(Behaviouristic Theory) |
(interactionist theory) |
|
写作是结果 |
写作是过程 |
|
教师控制:
既是读者又是法官 |
以学生为中心;既是读者又是写作者,学习者的态度和积极性是重要因素。 |
|
以句子层面为基础 |
以篇章为基础 |
写作模式和步骤 | 线型:大纲—写作—编辑 |
往复式:草稿—修改—再修改;三个写作步骤:预写—写作—修改。 |
|
学习者独立写作。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