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母女对话---与成长中的女儿探讨做一个怎样的女性

(2010-12-05 09:57:47)
标签:

女性

母亲

教育

闲看花开花落

信心

家庭教育

犹太人

穷养

富养

磨砺

分类: ---教育心得

题记:有朋友开玩笑,说:“女博士都找不到男朋友,女强人的婚姻大多不幸福,所以,女儿不需要培养的太厉害了”。我不以为然,认为女孩的培养需要细致的关心结合高远的目标,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女性的最高美丽就是智慧。去年今天的日记,记录了母女一场对话后的感慨。记忆中这是第一次和女儿专门讨论女性形象、女性担当的谈话。

 

    有人说“男孩穷养,女儿富养”,对此说,我第一次听到时就有异议,认为男性女性都要有责任,能担当、堪重任。男孩需要磨砺,女儿更需要磨智---磨练心智。不管男孩女孩,轻易得到的满足尤其物质上的满足,并不能培养对世事的洞察力;人的高贵,需要最本真的审美的滋养,虚妄的躯壳之亮丽经不起世事和时间的检验;母亲,一个充满生活智慧、勇于担当、能撑起幼小孩子的成长天空的神圣的称呼,非经过心智磨练,不能胜任。一个真正的优秀女性,必定是一个好女儿、好学生、好公民、好母亲。没有优秀母亲,就没有优秀民族。

    现将去年今日的日记摘录在此,愿与大家讨论:

 

2009125星期六   

 

    今天一放学,女儿提出疑问:女孩子被人说很有实力、很强壮总有一些不舒服,该怎样看待这个问题?说实话,就这方面的答案我已经准备了太久,第一个不同意或者说看不起的观点就是女性不能太强,这是什么鬼话,不管男女,只有没有信心的人才会真的这么认为。因为,强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只有双方相比较以后才能形成,且相对而生、相对存在。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如果是男性,那是因为没有把握自己能让优秀的女性尊重,就下意识地贬低所有进取心强、能力突出的女性;如果是女性,就是没有远大目标的人,在男女相处、相伴的关系中把自己放在被欣赏、被娇宠的依附位置,说实话,这样的人失去了独立性,也已经失去了女性的特性,根本担不起真正优秀的男性对女性的终极期望,不能与很有价值的男性形成相互欣赏的不一样的女性风景。

    真正的吸引只能来自对等的欣赏、支持、信任和爱慕,持久的幸福的婚姻也只能在平等的基础上勉力建设才有可能实现。

 

    其实,世间最强大的个人,是做了母亲的人。她是最抗压、最担当、最负责的人,也是最有想象力、最有耐心、最有勇气的人。没有人会希望有一个无能的、依附性强的妈妈,许多人都觉得母亲柔弱的身躯内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为家庭、为幼小的自己撑起一片温暖的天地。经历了挫折,往往最坚韧的人是那个做母亲的人。犹太人对母亲在子女家教影响方面的重视,也许就是犹太人很优秀的主要原因。在某个电视剧中说:宁要要饭的妈,不要当官的爹,虽然有点偏颇,但是现实的证例比比皆是。

    所以,一个真正的女人,是一个心理强大的人,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彰显那些女性特性:善良、温柔、体贴、善解人意等美德,勤劳、坚韧、勇敢、奉献等品质,智慧、优雅、高尚、从容等气质。

    当然,只有某一方面取得“成功”,但感情或家庭生活不幸福的所谓女强人,不是真正强大的女性。真正强大的女性,必须是:经济独立、精神独立、心理强大、情感丰沛、家庭幸福。

 

    说到审美、品位,那些物化的肤浅表征,容易沾染占有、奢华等庸俗之气。其实,审美、品位的真正底蕴,是精神的、由内而外的、智慧的气质;它内涵丰富,追求真、善、美,就象星云大师所说:修身、口、意;它自由自在、平实、自然,具有天然的亲和力,令人心向往之。如果仅仅以拥有名牌为傲,没有相配的心智支撑,则亵渎了名牌的高贵气质,辜负了那别致的设计心理和精美的做工投入。所以,一直觉得,所谓名贵钻石的光耀不一定比一树金秋的灿烂更恒久;存款的雄厚不能代替亲情的深厚;外在的功名利禄比不上家里的幸福微笑;安步当车的安然不是跑车狂飙的人所能享受的;奢侈品的过度投入和资源浪费,只配一个良莠不清的“贵”字,配不上“珍贵”。

 

    我就女性气质培养、美感欣赏等方面进行了一番慷慨演说,看到她一脸轻松地学习去了,觉得已经给女儿解了惑、释了疑。没想到,午夜,将寝时,女儿看了看我的以上所写,评价说:很平常,没有新意,也类似妈妈常说的话,与平时的励志、培养个性等的观点没有区别,并解释:我没有切实体验,所以也没有太多的感触。

    ---“世间最强大的个人,是做了母亲的人”的确是通过经历、经受磨练以后才可以体会到的。

     

 

前一篇(原创):经历就是收获3---要不要参加自主招生(过来人的经验之谈) 

 

其他相关:

如何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    家长怎么应对---关于手机Q聊…  

 大道理小细节1---怎样鼓励才不会适得其反

经历就是收获1---小小的人儿独自面见校长    经历就是收获2---先教孩子学会反思吧!

 

更多原创  欢迎进入我的新浪博客,请点击

http://blog.sina.com.cn/jiazhangjiayouzha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