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望闻问切”的翻译
(2011-01-14 11:20:15)
标签:
杂谈 |
分类: 英汉对译实践 |
最近读了一本《用英语说中国·科技》(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据称是“中国第一部双语百科全书”。但是,我们信手翻来,发现错误比比皆是,可以说每一篇、每一章、每一页都有误译。
正巧,这本书也介绍了“望闻问切”,我们接着昨天的话题,讨论一下我们应该如何用英语介绍“望闻问切”。下面摘引书中这一部分内容:
【标题】
“望闻问切” Observation, Auscultation and Olfaction, Inquiry, Pulse feeling and Palpation
【汉语】
四诊是中医诊察疾病基本方法的合称,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即“望闻问切”。望是观察病人的身体状况,包括面色、舌苔等;闻是听病人的说话、咳嗽、呼息,并嗅其口中或身上是否有异味;问是询问病人症状,以及患病史等;切是用手把脉或按腹部诊察是否有异常。通过四诊,诊察疾病显现在各方面的症状和体征,以了解疾病的病因、性质及其与内脏的联系,为治疗疾病提供充分的依据。望、闻、问、切各有独特的作用,他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补充,不能相互取代。临床必需结合运用,互相参证,才能全面系统的了解病情,称为四诊合参。
【英语】
【点评】
首先,汉语部分由外行撰写,故不能准确全面科学评价“望闻问切”。举例来说:
“望、闻、问、切各有独特的作用,他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补充,不能相互取代。”
这句话犹如“心电图和脑电图各有独特的作用,他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补充,不能相互取代”一样,一看就知道是外行冒充内行。
“临床必需结合运用,互相参证,才能全面系统的了解病情……”
“望闻问切”是手段,治病救人才是目的,中医是科学,不是巫术,不必强制执行什么仪式和过程。只有时下的黑心医院才让感冒患者做B超CT,以便“临床必需结合运用,互相参证,才能全面系统的了解病情”。
“通过四诊,诊察疾病显现在各方面的症状和体征,以了解疾病的病因、性质及其与内脏的联系,为治疗疾病提供充分的依据。”
这种过头话用在现代医疗技术上都是不妥当的。中医按照阴阳和五行理论对人体器官有“五脏”、“六腑”之分,这也作者做梦都没有想到的。
另外,文中“呼息”是“呼吸”之误。
“疾病的病因”是“疾病的原因”之误。
“他们”是“它们”之误。
“必需”是“必须”之误。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英语译文。这个译文不仅没有弱化,反而放大了汉语版的上述弊端。译文自身的错误也是全方位的,“惨”就一个字。
除了本博主,恐怕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个人会去读这样的文字。所以我们不拟对它进行逐字逐句的分析和订正了。
回到“望闻问切”的翻译,我们希望在这里给出一个至少令自己满意的译文,为此不得不借鉴昨天我们引用过的《现代汉语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释义与译文。虽然我们做了不少变通,我们还是要声明在先:下面汉语英语文本的知识产权完全属于他们。
望闻问切,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望是观察病人的发育情况、面色、舌苔、表情等;闻是听病人的说话声音、咳嗽、喘息,并且嗅出病人的口臭、体臭等气味;问是询问病人自己所感到的症状,以前所患过的病等;切是用手诊脉或按腹部有没有痞块。通常这四种方法结合在一起使用,叫做四诊。
Observation, Olfaction, Inquiry, and Palpation——four methods of diagnosis that are usu. employed together: 1) observation of physique, complexion, tongue fur, expression, voice, cough, breath, etc.; 2)olfaction of halitosis, body odour, etc.; 3) questioning about symptoms, medical history, etc.; 4) palpation including pulse feeling and belly pressing to see if there is any lump in the abdom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