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分析教育哲学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2012-03-05 11:07:56)
标签:

转载

美国教育哲学思想家谢弗勒研究综述  (韩吉珍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 12 p11-p14

谢弗勒(Scheffler 1923-  )是美国分析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是当代美国教育哲学界最有影响的分析教育哲学家。他提出:“分析哲学应用于教育问题的研究有两个方面:一是将分析哲学已经有的研究成果应用到教育研究中来,二是将分析哲学的方法直接应用到教育研究中来。”“分析”所提供的是明晰的思维工具,而不是行动纲领。他在1960年出版的《教育的语言》是第一本分析教育哲学的著作,为教育哲学树立了新的里程碑,他探讨了教育实践领域的三种教育陈述:教育定义、教育口号和教育隐喻,并把“教学”和“告诉”的概念区分开来,为人们理解实践领域的教育陈述提供了认识的基础。

谢弗勒(Scheffler)认为,教学涉及理性的说明与批判的对话。教学与理性的解释和批判是息息相关的。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关注让学生获得信念,而且希望学生能自由运用其理性判断以获得学习。

2006年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了由北师大教育学院石中英教授和涂元玲博士翻译的谢弗勒(Scheffler)的著作《教育的语言》。国内对其思想的研究文献比较少。

关于谢弗勒(Scheffler)“形式化”的、“纯”的方法研究。他把教育哲学变成一套精确的分析工具,对教育概念和命题进行“形式化”的、“纯”的分析。所谓“形式化”的分析,要点是分析一个句子或概念的起点应该是形式,而不是句子的意义或句子的中词的意义,但意义只能是分析的结果而不应是起点。正因为起点是非意义的,所以是“纯”的。“形式化”的分析就是把两个要比较的句子或词置于相同的形式中来比较异同。例如,“你教了他什么”和“你已经教会了他什么”这两个语句完全不同,第一句包含“意向”,教不必然带有学;第二个语句包含“成功”,教必然含有学习成功的意义。

教育定义的研究,陆有铨在《躁动的百年》一书中介绍了谢弗勒(Scheffler)对分析教育哲学的贡献,思想观点主要有两点:“一、他用严格的语言分析法对教育的定义、隐喻和口号的意义进行澄清。二、他为教育哲学带来了一套精确的、用于分析的工具,即形式化的、纯的分析。对于三种定义,谢弗勒(Scheffler)总结道:“规定性定义的重要性在于交流,促进谈话;描述性定义的重要性在于解释,澄清词语的常规应用;纲领性定义的重要性道德方面,体现行动的纲领。

教学目的研究。“教育要通过转变人的潜能来改变人类,通常要思考与发展人类的潜能有关的问题。”谢弗勒(Scheffler)把教学的概念分为成功和意向两种用法。“在意向方面,教学不一定包含着学习,在成功方面,教学必定包含着学习,并包含着努力及努力以外的其他因素”。帕克(Ynhui. Park)主张理性与人的尊严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两者都是教育的重要目的。教育既要培养学生的理性,也要关注人的尊严。

谢弗勒(Scheffler)把理性与客观性联系起来并聚焦在伦理学上,主张道德教育是用理性精神评价和运作的一个过程。库伯斯(Coombs)认为,谢弗勒(Scheffler)道德教育有两个主要目标:一是反复灌输正当行为的最低标准,二是形成道德思考和判断中的理性。要实现第二个目标需要学生参与道德的讨论,要求学生逐渐养成并遵循理性思考和判断的习惯。

教师教育的研究。布鲁斯(Bruce)拓展了谢弗勒(Scheffler)关于教学职业的思想。教师的职责和义务是教育、指导、评价、鼓励和关心学生,主张通过建立良好的道德需要超越责任和义务。

 

以上的德育理论价值,足以解析和改进下面这个故事的情节,令人深思啊!主要是我们平时学生的道德理想教育标准中虚伪性成分过高,容易产生下列故事的结局。(没想到下列故事在网上流传甚广)

http://s2/middle/5f1cdbc6g75c14828f3a1&690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