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陪着孩子一起好奇

(2012-12-05 11:44:42)
标签:

家庭教育

亲子关系

父母必读

陪着孩子一起好奇

儿童心理

分类: 成长【青少年-家庭-亲子】

陪着孩子一起好奇

故事:孩子的好奇之旅
小军,在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在课堂上拿出一条蜥蜴玩,全班女同学被吓得尖叫,乱哄哄的。班主任很生气,于是叫来了小军的妈妈,老师说小军是“淘气包,贪玩,常捉弄女同学,学习成绩不好”,希望家长好好配合对小军多教育。

妈妈把小军领回家后,并没有批评他,她认为:不分青红皂白训斥批评,是教育者的大忌。她心平气和地问孩子:“你抓蜥蜴,不怕咬吗?”小军说:“蜥蜴没有毒,不咬人。”“你怎么知道?”“书上说的。”“什么时候抓到的?”“七八天啦!”“这么久了,你喂它什么?”“我没有喂,书上说,它饿急了会咬掉自己的尾巴。我想试一试,看是不是真的,至今他还没咬掉自己的尾巴。”妈妈拍了拍儿子的肩膀,鼓励小军实践下去,并指导他如何作好记录。当时叮咛小军,不该把蜥蜴带进学校,这样会影响班级的纪律和其他的同学。两个星期后,儿子兴奋地说:“蜥蜴没尾巴了!”妈妈与小军一起剖开蜥蜴的肚皮,在它的肚子里找到了尾巴,儿子兴奋得不得了。

正在这时,县里要举办科技发明小论文竞赛,于是妈妈指导小军整理蜥蜴的实验观察报告,并送到县里,结果获得了二等奖。后来,同学们选举小军担任科技活动小组长,他还当了学习委员,先后考进县重点中学和大学。工作十几年来,小军先后得到20多次奖励,并被单位委派两次出国深造。


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带来创造与创新的灵感
孩子从生下来那天起,对他来讲,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是新奇的。他们要适应和融入周周的人和世界,就需要通过自己的感官去尝试、去体验、去探索。他们的脑子里没有那么多的框框,因此好奇心不像成人那样受局限,而是表现的无拘无束。最明显的两点表现是:

一是好问。我们经常听到的是,“天上为什么会打雷?会下雨?”“为什么花儿是红的,叶是绿的?”“白天醒醒躲到哪里去了?”“晚上太阳下山了,是不是回家睡觉了?”他还会问:“我是从哪里来的?”“妈妈的妈妈的妈妈是谁?”等,有时问得大人们哑口结舌,甚至面红耳赤。

二是好动。他们经常充当小小的破坏分子,摔坏玩具,拆东西,甚至拆开电视机,看看那些说话、唱歌、跳舞的小人,躲在哪个角落里,或者是翻箱倒柜拨弄父母的书籍或爱心之物,他们把自己种的种子天天挖出来,看看它是怎样发芽的等等,这些都是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引起的。

孩子正因为有天生的好奇心,才促使他们去探索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去接触各种事物。这样的接触与探索,不仅丰富了孩子的童年生活,而且获得了有关外界事物的状态和性质的知识。同时,由于外界各种事物的刺激,增强了大脑细胞的活力,加快了大脑神经细胞的快速反应,使大脑的潜能得到释放,使孩子的创造和创新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建立自信的信念
当孩子问些或做些奇奇怪怪的事情时,很多家长会把孩子的好奇看成“胡扯八道”,“歪门邪道”,“离经叛道”,“钻牛角尖”,“不务正业”,希望孩子可以一门心思用到提高分数上。对于孩子的好奇心表现为“不耐烦”,甚至斥责。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仅仅学习课堂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用的,面对社会的进步与竞争,最重要的是人才与智慧、创造与创新的较量。当孩子对某方面好奇,从而获得了这方面的知识,而别的孩子却对这个方面的知识一窍不能,相对来说,这时你的孩子就是独一无二的,在孩子的心目中会产生一个信念“可能我在有些方面做的不好,但是我并不比别人差,我有自己独特的能力”。这才是孩子在成人后适应社会和取得成功的自信和勇气。因此,大人们要正确对待孩子的好奇心,正确对待孩子的所谓“离经叛道”行为。

鼓励孩子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望
首先,要给孩子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环境。要把孩子的好奇引入大自然,观察花草虫鱼,春夏秋冬,阴晴雨雪,电闪雷鸣。要把孩子引入知识的海洋,讲故事,做实验,逛书店,购书刊,用书籍满足孩子的好奇和求知欲。

其次,要正确对待孩子的提问。一要鼓励孩子提问,不能对提问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孩子一旦失去好奇心,再重新激起是相当困难的。高尔基说:“对儿童的问题,如果只回答说‘等着吧,长大了就会懂’,这等于打消儿童的求知欲望。”

当然,回答孩子问题要有启发性。对那些定向性的问题(如“是什么”之类),可以直接简明的回答。对那些有因果关系或较复杂的逻辑关系问题,不能简单地说“是”与“不是”,要引导孩子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让孩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观察和思考找出答案,并告诉他:这些事,你上学以后读的书多了,懂得的道理多了就会知道的。

第三,如果孩子提出的问题,大人确实不知道,要切记不要乱说,防止误导。如实告诉孩子:“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等我查查书问问别人再告诉你。”尽可能给孩子一个满意的。

晨帆心理咨询中心www.cfxl.cn;心理咨询专线400-0520-390;健康生活,从心开始。

婚姻心理咨询,情感心理咨询,青少年心理咨询,情绪调节,压力管理,抑郁、焦虑等情绪心理咨询,职场心理咨询,企业EAP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