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生命,难以摆脱的伤痛

标签:
自杀心理危机生活感悟情绪困扰抑郁 |
分类: 身心健康【能量-平衡-灵性】 |
当我们看到年轻的生命,因为生活中的一点小事情,而轻易选择了放弃的时候,是那么让人痛心和惋惜。其实,真正把自杀当成一件事情去进行的时候,会发现那是件很难的事情。在心理咨询中心的求助电话中接过不少有自杀想法的人,听他们述说自己的伤痛,感受他们一点一点的消耗自己的生命,可以体会到他们的孤独和无助,他们发出的共同声音是:“没有人能理解我,别人都不懂我,也帮不了我”。因此,他们宁愿选择自杀,因为他们不知道还有什么办法来改变。而更多的选择自杀的人,可能连拿起电话来寻找帮助的勇气都没有了。于是,他们这“自杀”这种临时的方法来永久的摆脱困境。
在多年对自杀者心理的研究中发现,实际上,想自杀的人心情是矛盾的,他们并非一定是想结束生命,这种方法是他们求助的信号,是他们去改变现状的一种努力,只不过这种努力是失效的。因此,在他们想死的同时其实是渴望获得帮助的。
挣扎在生与死的内心矛盾中
死亡对于想要自杀的人来说,是极具有吸引力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想获得生存,生存是动物具有的本能,但是当身体的某一部分给生命带来了无法摆脱的痛苦的时候,我们的本能就会将他舍弃。想自杀的人,死亡对自杀者是既可怕又有吸引力的事。因为他活着感到是件痛苦的事情,因此,对于他们来讲,放弃生命就变成了使他解脱痛苦的唯一方式。现实生活中许多有形无形的困难可以在死亡的幻想中得以解决和满足。但死亡必竟是可怕的,因此内心充满了矛盾,自杀者一方面想解脱,一方面又向他人求助。
遭受抑郁情绪的困扰
抑郁的形成。因为父母不和,或者和父母之间沟通有困难,或者父母期望值过高,孩子感到压力大,心情郁闷,孩子变得不会高兴起来,慢慢地,他们产生了悲观厌世的心态,感到活着没有意义。情绪低落,兴趣丧失,久而久之,形成抑郁,出现自杀。
绝对化或概括化的思维偏差
企图自杀者的知觉常因情绪影响而变得歪曲,表现为“绝对化“或“概括化“或两者交替。绝对化是指对任何事物怀有认为其必定如此的信念,比如“我做任何事都注定失败”、“周围的人肯定不喜欢我”。“概括化”指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维方式,常常使人过分偏注某项困难而忽略除死之外的其他解决方法,比如“我考试作弊,我爸爸一定不会饶恕我,永远不再爱我”、“我有缺陷,别人都瞧不起我”,从而自暴自弃,自责自怨,自伤自毁。
孤独无助的自我价值感
人际关系失调,导致社会支持系统缺乏。自杀者大多性格内向、孤僻、自我中心,难以与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当缺乏社会支持系统,没有家庭的温暖和爱护,缺乏朋友师长的支持与鼓励时,常常感到孤独无助,最后变得越来越独,进入自我封闭的小圈子,失去自我价值感。
情绪激动导致冲动行为
因为生活中的小事情,与他人发上冲突,一念之中,因情绪激动导致冲动行为。青少年的自杀意念常常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因情绪激动而导致冲动行为,一想到死马上就采取行动。他们对自己面临的危机状态缺乏冷静的分析和理智的思考,往往认定没办法了,只有死路一条,思考变得极其狭隘。
心理专家指示,选择自杀是逃避现实问题的一种行为,而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问题得不到解决,反而因死亡给自己的亲人带来更多的麻烦,是亲人处于失去亲人的痛苦之中。有上述情况的人,及早进行心理治疗,是完全可以获得痊愈的。
晨帆心理咨询中心www.cfxl.cn
婚姻心理咨询,情感心理咨询,青少年心理咨询,情绪调节,压力管理,抑郁、焦虑等情绪心理咨询,职场心理咨询,企业E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