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星座下的心理渊源

标签:
星座心理学性格揭秘杂谈 |
分类: 坐井关天【经典-观点-言论】 |
星座迷类型:总希望找到一种新鲜的角度获取自信,于是,星座出现……
口头禅:我们XX座的人就是这样!
每个人最感兴趣的话题都是:在我眼里,你是一个这样的人……即使了解所有的人性阴暗面,落实到自己身上时,人们往往还是故意视而不见;那些精彩的闪光点在身上熠熠生辉的时候,则又会对自己是否有如此崇高的品质而惴惴不安。星座在此时漂亮出手。它成功地把一整块蛋糕平均分为12份——根据市场细分的原理,将受众细化。
在这样的各就各位之后,所有人都可以在星座的讲解书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页。你是12个性格种类中的一个,双鱼座:恭喜,你美丽温柔善良;金牛座:恭喜,你有一个正视现实的雄心和非凡的分析能力;天蝎吗?恭喜,目标明确的你总能找到最有效的捷径。于是你最喜欢说的话变成:“我是……,因为我是XX星座”;你了解了一堆跟你有关的东西——你的吉祥物、你的吉祥宝石、你最理想的旅居国……如果你已经有了比这更完美的行动小档案,恭喜你,你已经成为组织中的一员。
如果你不喜欢别人简单地夸你为“好人”,那么星座里将有无数的等价值词汇供你选择:善良、机智、稳重、幽默,个个都能为你提供褒义的享受,且保证听得受用。我们可以保证在这12个星座中,没有忘恩负义的伪君子,没有穷凶极恶的持刀歹徒,即使偶有微词,也必以急躁、犹豫不决等中性词汇委婉带过。这样:你能找到那个真正的自己吗?
星座心理渊源:巴那姆效应
大多数人并不真正了解自己,此时最有效的策略就是“差不多就行”。巴那姆效应指人们更喜欢把对于人群的“平均化”描述作为自己的特点。有学者用MMPI量表进行测试,事后给被试者展现两份结果,一份是被试者自己做出来的,另一份是所有人的平均值,结果大多数被试都认为后者更能描述自己——这实际上是人们亲社会认知倾向的一种表现。
所以星座分类性格的时候,会着重说优点,缺点也要描述得“人性化”一些。这样,只要有一两点能“对号入座”,剩下的就可以让巴那姆效应去埋单了。
星座迷类型:热爱将各种没有联系的事(特别是坏事)用一个莫名其妙的定律总结起来,而星座正好为TA提供了各种借口。
口头禅:为什么怎样怎样的总是我。
其实,神秘莫测与庸庸碌碌、桀骜不驯与平易近人、直爽与敏感、固执与多变等多种矛盾性格常常集于同一个人。每一个星座的性格都可以在同一个人身上找到。我们总是要面对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关隘,有时候一登上讲台就瞠目结舌,有时候一参加考试就水准失常,有时候那个关键人物一在场就怎么也没办法正常表现,这时候,我们最需要的就是一个声音告诉我们:这不是我们的错,而是冥冥之中早已注定。这样,我们就可以把那些糟糕的表现归咎于星座,而不再考虑自己的心理问题。
星座心理渊源:自利动机
自利动机是生存的基础,表现在自我认知上也是一样。星座运用这一点的最好方式就是少说坏话——但为了说“实话”的原则,还是不得不说一些,只不过最好就连这最后的缺点也能经常描写得逢凶化吉才好。所以星座行得通,必须说得积极美好一些,这样,不失人性化的同时,每一个描述都会让人深刻自我发掘一番,而这其中,缺点更能让大家觉得真是“一针见血”,其中的善意提示还有点“知己”的味道——这么好了,干嘛还不承认?
(三)星星左右我的心
星座迷类型:天气预报一说空气质量II级,就会全身憋闷必须吸氧;新闻说太阳黑子爆炸,立刻感到自己身体受到辐射波的影响。很容易受到他人的干扰和催眠。
本来不知道自己是谁,一旦一项准了,自然会希望自己与其对应的星座,在其他方面也一一符合,稍有不符,也会从日常生活中挑个事出来,专门证明给自己看——我真的就是这个星座,说得一点都没错。
一切都早已是冥冥中注定,难怪如何努力也不能改变,原来是因为老天分配,实属不可抗力。出于平均分配的目的,每一个星座会集中反映人的某一个性格,同时兼顾几个方面。主题性格一定要鲜明,例如活泼、沉闷、犹豫、保守,评论语言要确凿,语气为肯定,犹如法官的一锤定音。本来充满矛盾的人性,忽然看到自己被划入了其中一个阵营,因此再活泼的人看到自己的星座命盘为沉闷,第一反应也会是反省自身。
星座心理渊源:罗森塔尔效应( 即皮格马利翁效应 )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一个实验中随机抽取了某个班上的一些学生,并告知老师、同学和家长这部分孩子的智力超常,结果一段时间之后,这些学生的成绩“名副其实”地优秀了。
目光也有“塑形”能力——人们会不自觉地向着别人期待的方向发展。这其中包括了认知、暗示、行为和强化等一系列心理内容。
(四)星座人事挡箭牌
星座迷类型:喜欢将他人概念化,简单化,再根据自己简单的是非系统来决定喜欢或者讨厌这个被概括出的人。
口头禅:我从第一眼开始就喜欢(或讨厌)他,真是星相合(或者不合)呀。
很多时候找借口并非是为了说服他人,而是为了说服自己,让自己舒坦。每个人都愿意给自己特殊的行为寻找一个合理的借口,任何有可能让自己看起来不谦虚,不诚恳,不优雅的行为做事,都可以用星座做解释。
“我不喜欢这个人。”也许是因为她梳着和你一样的头发,或许你就是今天早上的脾气不好,但这些理由肯定都抬不上桌面,它们远没有星座解说那样单纯灿烂,可以让人理解,也可以光明正大地说出来。
星座的解释是赫然在道德评判体系以外的,你可以龌龊、吝啬、妒忌,一切的罪魁祸首都将由黄道十二宫来承担,清白的你实在是拗不过命运的捉弄。
星座心理渊源:合理化防御机制
弗洛伊德认为人在遭遇问题的时候,为保护心理,会启用多种“防御机制”。“合理化”是将自身失败归结为必然的外界因素所致的一种防御措施,这样问题会得到合理解释,同时又不损害对自身能力的认可。最关键的,如果把问题归结为星座不合或者运势欠佳,实在是于谁都没有损失的好主意,一笑而过,何乐而不为?
(五)避开树木,即陷森林
星座迷类型:高段位星座迷选手,已经识破大多数星座陷阱,还是觉得自己和星座不够合拍,为了最终能与星座保持一致,于是开始寻觅出生那一刻木星、金星、火星的所在位置以及对自己产生的效用。
口头禅:觉得我特别不像XX座的人吧,这是因为我的上升星座在XX,而出生那一刻的月亮星座又在XX,而决定我人际关系的火星星座和娱乐方式的金星星座又在XX上……
可惜星座只有12个,即使是再模棱两可,虚虚实实,所涵盖面积也有限。不过没有关系,除了主要黄道十二宫之外,还有月亮星座、金星星座、上升星座、风向星座、生辰天宫图等一系列二线星座的服务。
即使是在同一个主题星座下,由于各种附属星座的不同相互作用,你也很可能拥有与主题星座南辕北辙的性格特征。你必须相信的是,在如此众多的一线星座和二线星座的排列组合中,必有一款适合你。
星座心理渊源:自我图式
自我图式是自我认知的一方面,是某人的自我印象,而当我们的自我图式基本稳定以后,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倾向于验证这种印象,甚至包括无意识的行为。
对于星座来说,一方面,需要保证理论有足够的“兼容度”,所以必须积极引入其他“变量”;另一方面,如果星座违背了个人的自我图式太过分,那么多半这个人会放弃信仰星座而不是改变自我图式,因此,必须多找点“说辞”,最差也必须有一两点能够自圆其说,而原则就是不对大家的自我图式构成威胁。
星座与性格也许的确存在着某种有趣的相关性,就好像香港一播郑少秋的电视连续剧,美国的股市一定会跌。但是,沉迷于星座的能量而放弃自己的大脑,无论如何都是一种不明智的选择。不管你是哪种星座,自信都应该是你最基本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