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金融简史】2000年美国互联网泡沫
(2019-04-06 19:07:58)
标签:
世界金融简史2000年美国互联网泡沫 |
分类: 十三、其他金融相关 |
(一)危机酝酿
1、1969年10月两台机器实现对接,标志着计算机网络的诞生;
2、整个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计算机网络更多用在军事、学术、研究的站点链接上,同时,散户投资者也主要通过如嘉信理财之类的折扣经纪公司交易,上网投资还很遥远;
3、1991年苏联解体后,冷战以美国胜利而告终,美国成为名副其实的超级大国,且美国地处两大洋间,有天然的地理优势;
4、20世纪90年代早期,美国联邦政府决定把现有网络转为公共管理和商用,此后网络的应用更广泛、更多样化,百姓网上开户和投资交易更方便,以网络为基础的商业活动是一片公认的蓝海,每个企业想的都是赶快圈地,有太多的创业想法涌现,投资者也非常愿意买单投资互联网初创企业;
5、从1991年至1997年,围绕公众网络应用的发展迅速,主要是服务供应商和浏览器:
<1>1993年1月23日,马克·安德森推出第一代Mosaic浏览器,网页浏览进入公众视野;
<2>1992年,以提供拨号上网服务的美国在线上市,股价连年暴涨;
<3>网景公司请来马克·安德森开发新的浏览器Navigator以替代最初的Mosaic浏览器,1995年,Navigator的市场占有率达60%;
<4>1996年,微软在自己的操作系统上强行绑定IE浏览器,而且具有排他性,有明显的垄断特征,网景公司股价自高点下跌一半;
<5>1996年,广受欢迎的搜索引擎创建公司雅虎上市,股价上市就暴涨;
<6>1997年5月15日,由杰夫·贝佐斯于1994年创立的以在网上卖书为目的的亚马逊公司上市,上市首日即上涨33%。
(二)危机形成
1、1997年至1998年,危机与收益并存:
<1>1997年,以泰国为引起的亚洲金融风暴席卷全球,香港、日本、伦敦、德国股市纷纷下跌,作为主要债权国的美国,10月27日当日开市立即暴跌,交易所启动暂停交易的“熔断”机制,但对于以大量散户投资者参与其中的股市,“熔断”机制非但不能让投资者冷静,反而让大家更加恐慌、绝望,因此,市场重启后纷纷抛售股票,交易所再次启动“熔断机制”,市场提前休市,10月28日,市场下跌再回升,股市经历第一次大震荡;
<2>从1998年开始,由于互联网交易的方便,股票的买方和供应方都在大幅增加,市场波动极其容易扩大化,整个1998年,美国在线上涨593%,雅虎上涨584%,亚马逊上涨970%;
<3>1998年8月13日,俄罗斯债务危机爆发,又给股市带来第二次大震荡,纳斯达克创下单日最大跌幅;
<4>1998年秋开始,股市稳定下来,市场逐渐恢复,当年9月24日eBay上市,当日涨幅达163%。
2、1999年至2000年,最后的疯狂,互联网公司挥金如土:
<1>市场充满着乐观情绪,唱多指数的书籍成为最畅销书单,财经杂志销售火爆,投资者对未来充分乐观,美国堪称全民炒股;
<2>1994年4月1日,雅虎宣布以275倍的P/S收购一个与媒体相关的网站Bradcost.com;
<3>风投公司的投资项目从1996年的2123个项目112亿美元上升到1999年的3957个项目594亿美元,项目投资规模超过3倍有余;
<4>1999年11月2日,一个类似于京东商城做网上超市的网站Webvan上市,收盘价较招股价上涨5倍以上;
<5>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登上《时代周刊》封面人物,“封面魔咒”很快就会应验;
<6>2000年1月10日,美国在线出价1650亿美元收购全球最大媒体公司时代华纳;
<7>手里不差钱的至少17家互联网公司在超级碗赛间(相当我们的央视黄金时段)花重金投放广告,有些广告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讲什么,纯粹为了占用广告时间;
<8>一个做掌上电脑的公司3Com把子公司Palm分拆上市后的市值居然是母公司市值的2倍,也就是说母公司严重负资产,简直是笑话;
<9>市场投资者纷纷卖出医药股、金融股和蓝筹股,去买互联网公司股票,纳斯达克指数只用了四个月时间从3000点涨到了5000点;
<10>美联储从1999年末开始加息,而且在1999年末至2000年初短短几个月连续6次。
(三)危机爆发
1、2000年1月14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最高冲到11908.5点,之后一路下跌;
2、2000年3月13日,纳斯达克指数达到历史最高点5132.52点,此时的市场平均市盈率超过100倍,大幅超过历史市盈率平均值14倍,之后也是一路下跌;
3、2000年3月20日,《巴伦周刊》发表封面文章《烧糊了》,写到“未来12个月,一批高高在上的互联网公司将会出现现金枯竭”,市场大跌;
4、著名投资人阿比·约瑟夫·科恩宣布股票减仓;
5、市场加速下跌,在2000年3月10日至4月14日一个月内,大量互联网公司股价下跌70%以上;
6、2000年的第15届超级碗比赛,只有三家互联网公司买下广告时间,数量在一年内减少到不到原来的五分之一;
7、2001年,纳斯达克下跌1年后,整个互联网板块下跌84.2%,雅虎从高点下跌90%以上,但灾祸不断,2001年9月11日的“911”事件又让股市大幅下跌;
8、到2002年10月9日,纳斯达克到达底部1114.11点,较高点下跌近80%,几百万散户投资者赔得血本无归,再也不想碰股票,再也没有能力去碰股票。
(四)危机结果
1、2002年后,有大量客户基础的互联网公司快速成长为后来的巨头公司,如谷歌、eBay、亚马逊等;
2、企业经营正常了,人才成本下来了,工资也下调了,房租也便宜了,投资者也更趋理性。
(五)危机分析
1、【投资者应理性分析新生事物所处阶段并指导投资】新生事物的从产生到泡沫破灭,一般都会经历五个步骤,投资者应该要学会辨别,并分析是否应该购买,或者是否应该加注购买,而不能人趋我趋,人去我去:
<1>颠覆和动摇。这个阶段新生事物刚刚出现,会打破即有的商业模式和规则,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会给人们的工作、出行、生活带来巨大变化,此时只有真正懂技术的人才能参与其中,他们是开创者,先驱者,跟投资者没什么关系;
<2>细微变化不会引人注意。这个阶段,新生产品刚刚生产出来,还有很多瑕疵和弊端,因此新产品和服务并不为大众所知,只有极少部分人能够看懂,风投公司可以参与其中,广大投资者也参与不了,因为投资门槛很高,风险很大;
<3>快速成长。这个阶段新生事物获得公众熟知的速度非常快,对未来有前瞻能力的投资者可以购买它们的股票参与其中,分享新生事物爆发性增长所带来的红利;
<4>过度繁荣。这个阶段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泡沫阶段,此时投资者会发现赚钱太容易了,买与新生事物相关的什么股票都涨,投资者既是现实中的产品消费者也是投机市场中的投机者,大家都陷入“博傻”模式,总认为我高价买的股票会有人以更高的价格来接盘,完全不会股票的基本面,此时投资者应逐步减仓直至清仓;
<5>回归价值。泡沫总会破灭,当击鼓传花结束后,股票价格总会回归其内在价值,投资者损失惨重,哀鸿遍野,正如巴菲特所说“只有退潮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
2、【“熔断”机制应视市场参与者的专业水平而定】交易所出台“熔断”机制的基础应是市场投资者大都比较理性,当市场上的散户大众投资者较多时,不宜采用“熔断”机制,因为这会加速市场恐慌,纷纷出售股票,容易导致市场崩盘;
3、【一个行业的公司不计成本跨行业收购是危机的一个警示信号】当一个行业的公司尤其是这个行业的龙头公司开始不计成本跨行业收购时,投资者一定要小心这个行业是否已经过热,考虑抛售其股票;
4、【股市、房市过热时一旦加息应立即离场】当股市、房市过热时,由于投机氛围很重,企业、百姓都在加杠杆进行投机,此时往往也伴随着资金宽松,利率较低,那么他们对利率上升的敏感性就会很强,因此,投资者一定要注意央行是否利率转向,一旦央行开始加息,市场并不会马上凸显它的杀伤力,但理性的投资者应该尽快抽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