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陈荣英《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
(2022-05-18 15:10:58)
标签:
教学设计 |
分类: 语文教研组 |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六年级下册第四组中的一篇课文,也是一篇回忆录。通过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于1943年在父亲被害十六年后回忆其父亲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与敌人坚决斗争的情景及被害后一家人的悲痛之情,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无比敬仰与深切怀念。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收集、整理与使用资料的方法。但基于理解的需求,有针对性地筛选有效信息,加深理解的能力仍然有待加强。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随着阅读理解的推进,有针对性地选择资料。课前,查阅时代背景资料,了解人物所处的环境;课中,补充人物相关事件的资料,加深对人物品质的体会;课后,查阅革命时期其他英雄人物的故事资料,丰富对革命英雄人物的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课内与课外的关联,在与课文的阅读中,学生能不断地借助资料反观语言文字,逐步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品质。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写15个生字,会写20个词语。
2.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课文的创作背景。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章主要内容,能说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事。
4.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2.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课文的创作背景。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2.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教法学法】
引导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
预习反馈
2.学生交流形近字“避”“僻”。
3.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1)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课前大家搜集了哪些资料?这些资料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李大钊吗?
(2)侧重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时代背景、李大钊生平简介的资料。
二、课堂探究
(1)小组交流、汇报。
(2)师点拨。(教师相机板书:“被捕前(第1—7自然段)—被捕时(第8—18自然段)—庭审(第19—29自然段)—被害后(第30—33自然段))
三、当堂练习
四、拓展链接
播放朗读录音《囚歌》。了解先烈的革命事迹,感受革命者不屈的气节和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五、 作业
1.生字。
2.课时练课后练习一至四题。
[板书设计]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前
[教学反思]
《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是一篇回忆录,文章篇幅较长,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时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二、 课前搜集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学生课下搜集作者、李大钊、以及当时的社会时代背景,课上交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 但这篇文章距离感比较强,年代感也比较强,需要给学生进行情境还原比较。还原什么,把人物所处的环境还原,把人物当时所做的表现还原,《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李大钊当时的反常表现非常突出,我的挖掘还不够深刻。课后应当再设计,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读懂人物。最后,我通过“激情朗读,拓展延伸”这个环节将课程重点回归单元主题,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延伸。在激情朗读阅读链接的《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过程中,再次将学生的情感推向了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