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四年级数学马艳英《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 分类: 数学教研组 |
【授课教师】马艳英
【授课时间】2022年5月11日
【教材分析】
《小数的加减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教学的。由此可见,本课的教学有着坚实的旧知基础。学好这部分知识,对今后学习小数混合运算及分数的加减等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对于小数加减法,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教材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不概括小数的加减法法则,而是刻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知中,使学生懂得应用旧知来学习新知是获得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5名,男女生比例相差较多,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较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部分学生具备积极探究的能力,对本节课的教学较感兴趣。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法则,会正确进行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位数小数加、减法计算法则,会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放映小丽和小林到书店买书的情景。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发言,引入新课并板书。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共同探索,总结方法。
出示例1情境图。
(一)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数学家故事》6.45元,《童话选》4.29元。
1.提问:你从上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信息。
2.提问:一共要花多少钱?如何列式,如何计算?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不限制学生的思维,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真正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
学生讨论汇报,教师板书,重点是计算过程。
列式:6.45+4.29=10.74(元)
答:一共花了10.74元。
3.教师讲解计算过程(课件演示)
注意:列竖式时一定要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小数点对齐。
4.提问:小数加法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汇报:(1)小数点对齐(2)数位对齐
5.小结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
从末位加起,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得数的小数点要与竖式中的小数点对齐;
(二)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1.提问:《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钱?
2.分析:要求《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钱,就是求6.45比4.29多多少?怎么列式,怎么计算呢?
学生讨论汇报,教师板书,重点是计算过程。
列式:6.45-4.29=2.16(元)
答:《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2.16元。
3.教师讲解计算过程(课件演示)
4.提问:小数减法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汇报:(1)小数点对齐(2)数位对齐
5.小结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
从末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一当十;
得数的小数点要与竖式中的小数点对齐。
(设计意图: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找到解答的方法,给他们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相信学生会完成得很出色,这样教学,目的是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跟踪练习
5.26+3.44=
注意:如果得数的末尾有0,可以根据小数的性质将末尾的”0”去掉。
三、课堂小结
提问: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
从末位算起,加法要注意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减法要注意哪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一当十;在本位加十再减;
得数的小数点要与竖式中的小数点对齐。
四、课堂总结,提升认识。
师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自己动脑,充分探究总结小数加减法的方法,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并用旧知识来解决新知识,这是一种非常了不起的学习方法。老师希望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不断探索,学以致用,真正成为数学的学习的主人。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法
6.45+4.29=10.74(元)
注意: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