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盼》教学设计卢海燕
(2021-01-04 07:41:47)
标签:
教学设计 |
分类: 语文教研组 |
【教材分析】
本文围绕“盼”字记叙了“我”因为想穿新雨衣,迫切地盼望着一场雨的到来,展现了儿童细腻、有趣的内心世界,赞美了童真、童趣,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童年的怀念之情。“盼”是文章的中心,也是情感主线,围绕着盼,作者描写了一系列小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蕾蕾纯真可爱的童心。教学本课时,教师要围绕“盼”字展开,如“盼”的事例,“盼”的心理,“盼”的环境。让学生理解作者围绕中心思想安排了哪些典型事例,感受生动、细腻的心理活动,还要注意文中的环境描写与人物心情之间的关系。学生都有过“盼”的心理,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曾经“盼”的经历去体会文中主人公的心情,感受童年的快乐。
【学情分析】
经过六年的培养,学生已经养成了基本的学习习惯,能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自觉的完成各项作业,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积极在课堂上表现。抓住学生这一年龄特征 ,我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目标】
1.会写“袖、篷”等13个字,会写“斗篷、情况”等13个词语。
2.体会课文是如何选取事例,围绕中心意思写的。
3.感受课文是如何把心理活动写具体、写生动的,说出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
感受课文是如何把心理活动写具体、写生动的,说出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是如何选取事例,围绕中心意思写的,并将重要部分写详细的。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童年生活是美好的、纯真的,童年的乐趣一定会深深印刻在我们的脑海中。童年时,我们的心底里总藏着自己的一点点渴盼,渴盼着穿上漂亮的衣服,渴盼着好玩的玩具,渴盼着和妈妈外出游玩……作家铁凝小时候又有怎样的渴盼呢?
2.板书课题:16.盼,齐读课题
3.简介作者。
二、预习反馈:
1.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文中的“我”特别盼望的是什么?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这篇文章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新雨衣。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顺序。
三、课堂探究:
1.再次关注题目,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并思考: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板书:得到雨衣
盼穿雨衣
穿上雨衣
2.“我”得到这件新雨衣,是多么盼着穿上它呀!请你找一找课文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盼”这一心理活动?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提示:先默读课文,勾画出相关语句,用批注的方式写下自己的感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班内汇报。
师:我们在交流的时候要从前往后按顺序来说,这样能更好的体会到“我”的心理变化。我们可以从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四个方面来进行交流。
(1)心理描写:
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
(“放慢”和“加快”形成了对比,表现了雨来时“我”兴奋的心情。)
“可是……还差半小时呀。”我嘟囔着,心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
(蕾蕾的语言不连贯,“嘟囔”是指连续不断地小声自言自语,多表示不满,可见其神态;心理描写显出了对妈妈有些生气,对妈妈不明白自己的心思感到失望。)
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担心的情绪。虽然今天穿上雨衣的愿望落空了,但如果明天还下雨的话,自己还有机会,所以祈盼着雨别在今天下完,这种天真的想法让人读来既觉得有趣又心疼——如果此时她能够穿着雨衣在外面玩一会儿就好了!)
可雨点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我扑到自己的床上,一心想着明天雨点打在雨衣上的事。
(想象穿着雨衣时雨点打在雨衣上的情形,此时她对雨的期盼更强烈了。)
我还以为是树上掉下来的,直到我仰着头躲开树,甜丝丝的雨点
儿又滴到我嘴唇上时,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兴奋激动的心情。)
我走在街上,甩着两只透明的绿袖子,觉得好像雨点儿都特别爱
往我的雨衣上落。
(心理描写,写出了“我”对雨点儿打在雨衣上的惊喜,和“我”
如愿以偿的喜悦心情。)
我又伸手试了试周围,手心里也落上了两点。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
(通过这细腻、生动的动作描写,我们也能体会到放学下雨时“我”的兴奋。)
(3)语言描写
请三名同学分角色读一读第5—15自然段中的对话,在读中感受“我”渴望穿上雨衣的外出的迫切心情。
(4)环境描写:
学生读一读描写环境的句子,交流它们的写法特点以及在文中的作用。
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树的动态,烘托了此刻“我”开心、兴奋的心情。)
我推开窗子,凉爽的空气扑了过来,还带点儿腥味。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
(这两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出了雨后清新、亮丽的风景。因为“我”盼着雨停,而雨果然停了,这里的环境描写烘托出了“我”高兴的心情。)
3.梳理归纳“围绕中心意思,把重点部分写具体”的方法。
(1)作者紧紧围绕一个“盼”,选择了得到雨衣、盼穿雨衣、穿上雨衣这三个不同的事例来写。
(2)这三个事例,哪个事例写得更具体?更详细?
盼穿雨衣事例中的几个小事件——放学下雨、借故外出、窗前看雨、雨后看景,特别能体现课文的中心意思,因此写得详细些、生动。本文作者成功地将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相结合,并借景抒情,通过具体生动的描写,让我们对“盼”的心情感同身受。
(3)总结:同学们,我们在写作时,要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选取不同的事例来写,并要将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些,具体些,才能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四、拓展链接:
1.阅读文章《忙碌的早晨》并回答问题。
忙碌的早晨
一缕晨光划破黎明前的寂静,带来又一个忙碌的早晨。
小区的早晨是忙碌而又温馨的。在小区的公园里,有许多人正在那儿晨练。瞧,那儿有一位年过半百的老爷爷正在专心致志地打太极拳呢!一招一式,都练得那么认真,全然不顾身边有那么多人在对他指指点点,低声赞叹。我的心中不禁油然而生一股敬畏之情。再看这儿吧,一位青年在小河边跑步呢!一圈,又一圈……他身姿矫健,步履轻盈,似乎永远也不知道疲倦。
菜市场的早晨是忙碌而又热闹的。小贩的吆喝声,摊主和买主的讨价还价声,夹杂着鸡鸭的叫声,此起彼伏,响成了一片。菜场里人山人海,有在摊前徘徊寻找自己所需要的蔬菜的,有挑挑拣拣正准备买的!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家里的早晨是忙碌而又幸福的。一阵阵优美的钢琴声从屋子里传出来,优美的旋律就好像一只只五彩斑斓的彩蝶在你身旁翩翩起舞,令人陶醉。妈妈忙着准备早点,爸爸站在钢琴旁指导我练琴,等着练好之后一起吃早点,再送我上学。
学校里的早晨是忙碌而又快乐的。看,那位一年级的小弟弟正在玉兰树下摇头晃脑地朗读课文呢,一定是被花香陶醉了吧!排球场上,正有几个同学在练排球呢!只见一个排球在空中划过一道完美的弧线,眼看就要落地了,却又被对方稳稳地接了起来。真险哪!教室里,同学们有的背诵课文呢,有的复习功课,有的检查作业,谁也不愿意浪费这宝贵的一分一秒。
哦,这真是一个忙碌而美妙的早晨!
思考: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达的?
五、布置作业
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个,写写可以选择哪些事例或从哪些方面来写,选择其中的一个事例或一个方面写一段话,并把它写具体。
好斗的公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