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一年级数学孙会文《解决问题(穿珠子)》教学反思
(2019-06-12 16:03:24)
标签:
教学反思 |
分类: 数学教研组 |
解决问题(穿珠子)教学反思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这节课最值得称赞的是学生合作学习方式的充分体现,最值得思考的也是学生合作学习方式的研究!在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多次合作交流各自的想法,顺利找到了“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能穿几串?”的多种解答方案,如:在图纸上每数10个就圈起来,在本子上每行画10个圆圈,在桌子上每行摆10个学具片,想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在突出解决问题策略培养数感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多次合作交流各自的想法,利用10与5的关系和直观圆片图解决了例题拓展问题“如果5个穿一串,这些珠子能穿几串?”,在“数10个圈一圈”和“想82的组成”方法对比中,解决了“做一做”问题“82块饼干,10块装一袋,可以装满几袋?”。
但是,一年级学生很喜欢合作交流学习,却不喜欢合作操作学习,而是喜欢独自动手操作!
这节课,我首次尝试同桌合作操作摆学具片解决例7问题“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能穿几串?”。我为学生准备了学具袋,每个学具袋中装了58个圆片或方片或三角片,本指望课堂上呈现17对同桌热火朝天地合作摆学具片,没想到,合作摆学具片的同桌只有十来对,另一些同桌是一人摆学具片另一人画圆圈,巡视一两圈后,之前合作摆学具片的十来对同桌中有些学生干脆放下学具片改为画圆圈!
从这个现象中,我知道了:学生喜欢自己动手操作,而不是看别人操作,更不是学着别人操作;学生喜欢简单而直观的表达方式,摆学具和画圆圈都很直观,但是,画圆圈比摆学具简单,学生最终选择了独自画圆圈!所以,在追求学生合作学习方式体现的同时,我更应该考虑学生的所需、所喜!有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或者羞涩内向不善于口头表达,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他们更多地是在倾听或者说些只言片语的想法,但,在独立操作活动中就不一样了,他们可以完全“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中,我不仅要安排合作交流,更要安排动手操作,让每个学生都充分积累活动经验,发展数学思维。
从老师的角度来说,这节课最大静态优点是解读教材准确,把握重难点准确;最大动态优点是在师生互动中,随机应变,收放自如;最需要提升的是大教材观,具体说来就是在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同时,突出解决问题策略最优化,培养学生的数感!
比如:在课开始,我应安排复习环节,口头填空关于数的组成的练习题,为例7用想58的组成解决问题做好铺垫。
再如:在课中,我可以安排比赛环节,“82块饼干,10块装一袋,可以装满几袋?”是圈一圈的方法又准又快,还是想82的组成方法又准又快?
又如:在课尾,我可以引导学生估一估,“40个羽毛球,12个装一筒,能装满几筒?”可以想40里面有4个十,可以想12=10+2、10+10+10=30、2+2+2=6,为下步学习例8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做准备,更为今后学生列算式解决类似问题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