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向上海与北京学习摆脱土地财政

(2012-01-05 20:16:36)
标签:

土地出让

财政收入

同比

北京市财政局

上海市

房产

分类: 地产随笔

 

在房地产市场步入下行通道之际,高度依赖土地和房地产的地方财政及金融系统正经受失衡考验。据有关部门的最新统计,2011年全国130座城市土地出让金总额为18634.4亿元,同比减少13%;其中住宅类用地(含住宅用地及包含住宅用地的综合性用地)12391.3亿元,同比减少24%;商办类用地4165.9亿元,同比增加21%;工业用地1893.4亿元,同比增加34%。去年,土地出让金超千亿的城市仅有两个,分别为上海和北京,比2010年明显减少。其中,上海土地出让金为1204.9亿元,同比下降20.4%;北京土地出让金为1055.1亿元,同比减少35.8%。

但是上述两个一线城市的财政收入却不同于其他城市,没有因为土地出让金的减少而减少。北京市财政局1日凌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006.3亿元,比上年增长27.7%。上海市财政局公布年度税收数据,2011年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429.8亿元,同比增长19.4%,为确保实现上海“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对此北京市财政局分析,北京财政收入保持稳定增长有四个主要原因:一是北京通过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克服限房、限车等主动调控措施带来的影响,首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为财政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认真落实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等促进消费政策,多渠道安排政府投资360.8亿元,强化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三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统筹100亿元支持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四是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现代制造业等高端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首都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同时,财政、税务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强化依法征管,努力做到应收尽收,也为财政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而上海市财政局分析2011年上海市地方财政收入呈现三个特点:一是服务业对财政收入增长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来自该市商业、金融、租赁和商务服务等服务业的财政收入增幅均在20%以上;二是制造业能级提升、效益改善对财政收入增长发挥重要作用。该市电子信息、成套设备、生物医药等制造业企业所得税均呈现两位数增长;三是市与区县两级财政收入实现同步较快增长。

对于地方政府来讲,卖地终究是一种存量透支行为,因为虽然现在连小学生都知道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但是土地是不可再生的,早晚有用完的一天,例如在今年年初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俊夫在市委全会小组会上透露,广州虽然土地总面积超过7400平方公里,但可供建设使用的平地只有600平方公里。李俊夫称,按目前的建设开发速度,大概14年就没了。所以对于各地方政府来讲,土地财政转型的问题已是近在眼前。

其实在前两年就有城市意识到了这个问题。2010年,深圳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06.8亿元,居全国第三位。但同期土地出让收入已降至115亿元的历史低位,约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十分之一。这比其他城市土地收入占据地方财政半壁江山的现状已相去甚远。早在2009年12月,深圳市地税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章家寿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专访时就曾谈到“土地财政转型”的问题。他告诉记者,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产业等服务业已开始成为深圳市的主体税源。深圳同时还承担了国家税务总局指定的首批物业税空转试点课题,及早将触角伸向“土地财政变税收财政”的改革探索中。此外,深圳早在几年前就已开始探索建立“土地基金”制度。该制度借鉴于香港,设立的初衷是为保证土地资产的保值增值,针对土地资产的波动性特点,通过投资等途径分散土地出让收入的整体风险。一方面,以基金方式管理资产,可以有效杜绝政府的滥用行为;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金融市场实现土地出让收入资金池的平衡。

虽然很多城市还没有像广州一样面临十几年就无地可卖的情况,但是在今年宏观调控的情形下,正是各地方政府思考土地财政转型的好时机,以免真正的“后土地财政时代”来临时,只能空悲切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