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温总理之要创造条件让人民讲真话
(2011-04-15 18:01:47)
标签:
温总理讲真话gdpcpi房价房产 |
分类: 地产随笔 |
温总理14日上午在中南海向新聘任的8位国务院参事和5位中央文史馆馆员颁发聘书,并同参事、馆员座谈。温总理指出,知者尽言、国家之利。要创造条件让人民讲真话,让参事、馆员讲真话,在国家科学民主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
其实让人民讲真话真的很重要,因为中国一直讲究中庸之道,讲究五达道,讲求通过正确处理这五种人际关系,达到太平和合的理想境界,但最后的结果却变成了你好我好大家好,表面上一团和气,太平和合,而真正的深层却隐藏着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而我们为了追求这个太平和合的理想境界,变得不敢讲真话,久而久之,每个人都变得很虚伪,这种现象在官场上更为严重。所以我们太需要一种讲真话,办实事的正气了。
因为每个人都不讲真话,所以中央领导根本体查不到民情,所以很多政策的出台和落实就有问题,与老百姓的感受不一致。
比如CPI、GDP、房价的涨跌
CPI即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现在的问题是,CPI一直与居民对价格上涨的感受差别较大?对于当前CPI,有研究表明,国内以食品为主导的CPI体系有可能存在较大程度的失真,也就是说它无法真正反映国内物价水平的变化。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的CPI统计体系改进十分缓慢,要想达到基本目标还看不到尽头在哪里。因此,当前CPI与居民对价格上涨的感受差异性的问题,并不在于居民对价格感受的个体性问题,而是CPI统计体系的可能失真问题。目前沿用的CPI体系是1993年计划经济还很浓厚时期的产物,它已经难以反映发展的市场经济现实。可以说,如果不对国内当前CPI体系进行根本性改革,而用一个可能失真的CPI作为政府宏观决策的主要参考依据,也就可看到中国宏观经济决策的风险有多高。但是直到今年才对CPI的统计进行了微调,也就是说这个问题延续了18年,而且微调后能否与居民的感受趋同也未可知。
GDP即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英方缩写为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经济增长问题自然是各界关注的问题。多年来,一提到中国的GDP,不论是官方还是经济学家,无不立时神情激奋、喜形于色,并吹拉弹唱、大放赞歌。但实际情况却是一方面是GDP一路狂飙,另一方面,国民个体收益与公共福利却严重滞后;一方面是为GDP增长欢呼,另一方面却发现失业率也在增长;一方面是GDP的高增长,另一方面是工资收入的缓慢增长,大多数人的实际收入非但不与GDP同步,反而急剧下降了,生存成本节节攀高,“GDP长得跟胡子一样快,工资涨得跟眉毛一样慢。”
当然了,房价的问题也是严重失真的,长期以来中国房地产价格统计方的数据都由房地产商提供,这影响了房地产价格统计的准确性。原来依靠开发商自主填报的方式,首先会造成数据滞后的问题,另外,数据的准确性也很难判断。从统计局以往对外公示的房价走势来看,经常会出现与各城市住建委的数据不一致的地方,涨跌幅度也与购房人对市场的感受不一致。就2009年的统计数据,2009年中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售价同比涨1.5%,借用顾云昌顾会长的原话“当时我看到这个数据大吃一惊,以为点错小数点了——统计数据离奇到失信于民。”
所以我们需要讲真话的群众和下级,也需要能听真话的上级,真正做到听民声、排民忧、广纳谏、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