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溯源遐想受降城(上)——张仁愿与受降城

(2022-05-13 12:52:59)
标签:

杂谈

文化

随笔

分类: 02原创-随感杂谈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这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李益留给我们千古传诵的诗句。很喜欢其中的意境:

浩瀚沙漠沙似雪,清冷边城月如霜。思乡边军吹芦管,无人入眠尽望乡。

其中的受降城更是引起了我的兴趣,受降城,多好听的名字啊,多有创意啊,边关的将领,在孤寂的边关,抵御外地侵略,受降城,接受敌军投降,多能鼓舞人们的士气啊!

 

流年逝水,一切都在成为陈迹。可是,就在成为陈迹的遗迹中,古人的勇气、智慧、志向,始终激励着后人,让人追怀。

 

这是在初中课本上学到的一首古诗,开始还以为受降城是诗人的想象,看了下注释,才知道确有其名,立刻对这个名字的由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个这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的城名,相信它的来由也是有一段故事的。

于是,在国博的“长城内外皆故乡”展览中,看到对受降城的简单介绍,立刻关注了一下:隋唐时期的内蒙古地区,是农耕经济和游牧经济共存地区,为了防御突厥,隋代的主要措施是修筑长城,唐代的主要措施是修筑边城,比如,张仁愿修筑的三受降城等。

受降城分别叫东受降城、西受降城、中受降城。

其中,东受降城在云中和托克托的南面,中受降城在包头的西面,西受降城城在五原的北面

这是国博展出的介绍,其中张仁愿这个名字又让我产生了兴趣,他为什么要修筑三受降城?这其中有什么故事么?

回家后开始了各种网络搜索,还真找到了:

https://baike.so.com/doc/8494080-11403975.html

 

张仁愿(?-714),原名仁亶,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临渭区)人,唐朝宰相、名将。

 

张仁愿宇端雅,风神秀杰,文武全才,谋韬玉帐,寄重金坛。曾击退突厥默啜可汗的进犯,兼任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唐中宗继位后,张仁愿被召回,不久又被任命为朔方军大总管,防御突厥。

唐朝张仁愿建立三受降城体系取漠南,极大的削弱了后突厥汗国的国力。

 

原来,这个三受降城还是一种建制体系呢!语文课本中写的太粗略了,估计也没多少语文老师过多的关注这些,没给学生讲讲受降城名字的来历,只说这是一个地名,甚至连这个也不解读,只是背诵默写、了解诗中所表达的情感之类考试需要的东西。希望我所写的,能有正在读书的学生看到,并对此有所感兴趣吧。

 

当时,朔方军与突厥以黄河为界,而在黄河北岸有一拂云祠(拂云祠是包头唐代时的一座著名的古寺,建在当时包头一处高地——拂云堆的上面。堆,地名用字。如屏東縣的六堆,大陸地區四川省奉節縣東瞿塘峽口的灩澦堆。)突厥每次出兵,都要在祠中祈祷,然后再发兵南下。

708年(景龙二年),默啜统帅全军西攻突骑施(西突厥部落),后方兵力空虚。张仁愿便上奏朝廷,请求乘机夺取漠南之地,并沿黄河北岸修筑三座首尾相应的受降城,以断绝突厥南侵之路。

奏疏送至京城后,唐中宗召集大臣商议对策。太子少师唐休璟表示反对,并道:“两汉以来,朝廷都是北守黄河,如今在敌虏腹地筑城,兴师动众,劳民伤财,最终只怕还是要被敌虏占据。”张仁愿执意请求,最终得到中宗同意。

从这点来看,中宗还是很有远见的,武则天的儿子,虎妈无犬子啊。

据说,张仁愿筑受降城时,没有设置壅门(胡三省 注:"壅门,即古之悬门也。或曰:门外筑垣以遮壅城门,今之瓮城是也。)、曲敌(《通典》卷一五二“守拒法”载:“却敌上建堠楼,以版跳出为橹,与四外烽戍,昼夜瞻视。”即此。“曲敌”当为“却敌”之误,疑涉“曲”“却”音近而讹。)、战格( 即战栅。防御障碍物。唐 杜甫《潼关吏》诗:“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踰。)等守备设施。

曾有人问道:“边城没有防守设备,行吗?”张仁愿说:“兵贵在攻取,不宜退守。如果敌人打到这里,应当全力出战抗击,敢回头望城的人都该斩杀,何必设置守备,养成退守的习惯呢!”

后来,常元楷接任朔方军总管,开始修建壅门,议论之人更推重张仁愿而轻视常元楷。(常元凯后因依附太平公主,先天之变中被唐玄宗所杀。果然,一个习惯退守之人不是可靠之人。)

 

清人顾炎武也曾写过受降城:

古北口    顾炎武

雾灵山上杂花生,山下流泉入塞声。

却恨不逢张少保,碛南犹筑受降城。

张少保是谁?没看见有相关的解释,关于受降城的典故,唐朝张仁愿修筑了三受降城,估计这个张少保就是他吧。查了下,少保具体指的是太子少保,辅导太子的官,张仁愿去世后,被追赠太子少傅。这么看,张少保确实就是张仁愿。

碛,音器,浅水中的沙石,引申为沙漠。

 

 

可见,张仁愿和受降城在后入心中,作为英勇善战、保家卫国的英雄位置还是很有分量的。

溯源遐想受降城(上)——张仁愿与受降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