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练逻辑,莫做假“聪明”
(2022-05-05 08:27:09)
标签:
随笔教育 |
分类: 01原创-教学心得 |
你“聪明”吗?
很多人可能都喜欢被人说“这人真聪明”也有人喜欢问自己:我聪明吗?所谓的聪明,有很多种解读,一一列举如下:
百度百科里的解读是,意思是用来表达对待人事物有着好的想法和正确的逻辑,一般是用来赞美的词语。也可以形容某物有着某种与人类智慧共通之处,有着某种灵性,某种生命力。
汉典里的解读有两种:
(1) 天资高,记忆和理解力强,聪明人
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资治通鉴》
(2)听觉和视觉灵敏
国语辞典的解读也有两种:
(1)耳目敏捷。如:「那老翁年逾七旬,仍是耳目聪明,真是令人羡慕。」
近义词:伶俐,灵敏,智慧
反义词:笨拙,呆笨,鲁钝,拙笨,傻瓜,愚笨,愚蠢
(2)天资灵敏,理解力高,心思细巧。
《三国演义.第三回》:「今上虽幼,聪明仁智,并无分毫过失。」
《红楼梦.第五回》:「惟嫡孙宝玉一人,秉性乖张,生情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
当然,古人对所谓的聪明也有独特的理解,比如,这人真聪明!总想着自己占便宜。这里的聪明就是小聪明,是指略有智慧的人,通常含有贬损的意味。
如:「他仗著自己有点小聪明,就不肯用功读书。」
河曲智叟无以应,智叟,“愚公移山”中似智巧而实际不然的人物。,也是个贬义的聪明人。
罗列别人的东西,当做自己的写作内容,我也是在耍小聪明了。好了,下面说一下我认为的最正确的“聪明”解读。
真正客观的对聪明的解读,应该是这个人的思维符合逻辑,也就是他的逻辑思维很清晰。大家在潜意识里都把有清晰的逻辑思维看做是真正的聪明,是与合理和真相划上等号的。那逻辑思维又是什么呢
其实逻辑思维并没有那么神乎其神,它只是人脑的一种理性活动,一种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逻辑思维超越了感性认知阶段,将思考上升到了理性认识阶段。他将思维主体对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抽象成各种的概念,再通过这些概念进行价值判断,按照某种逻辑关系进行逻辑推理,从而对客观事物产生新的理性认识。
由此可见,概念、判断、推理是逻辑思维最重要的思维工具。如果没有逻辑思维,我们很难全面的认识客观规律,所以我们常用思维没有逻辑来判断一个人的思考水平、成长水平。缺乏逻辑的思维往往是不严谨不正确的,那些世人眼中的聪明人,大多擅长逻辑思维。逻辑思维。很多人把假符合逻辑当成真符合逻辑,要辨清这一点,就需要了解逻辑思维
作为学生,大家在读书的时候我们要背诵很多的公式,或者是定义,这在逻辑学中叫概念,有人觉得这种背书就是死记硬背,没有什么技巧可言,这正是他自己缺乏逻辑思维的表现,给自己逻辑思维不清晰找借口。
如果连基本的概念都不清楚的话,就没法正确地运用所学知识。无论你采取的是逻辑思维,还是与之相对应的形象思维,都离不开概念。毫不夸张的说,概念就是思维,尤其是逻辑思维的基本单位。准确的价值判断与严密的逻辑推理,都是以明确的概念为前提的。
倘若没有用清晰的概念来界定事物,就难以保证判断与推理所依据的逻辑是正确的。比如说同学们看关于刑罚的三个特征: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还有一个是应受刑罚处罚性,这三个特点,如果你真的背会了,那我们在做题的话就会非常的轻松。由于同学们没有明确犯罪这个概念的界定范围,所以就导致了一种逻辑冲突,也就是你不够聪明。
背诵练逻辑,莫做假“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