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随笔文化历史 |
分类: 03原创-游记随笔 |
骨笛和骨哨
虽说这两件乐器摆在一起,其实只是因为他们都是乐器,而且都是禽类的骨头制成的。
骨笛是裴李岗文化时期的作品,1978年在河南舞阳贾湖出土。裴李岗文化主要分布于河南境内的黄河两岸,距今约9000—7000年,是中原地区发现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因最早发掘的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裴李岗遗址的发掘而得名。裴李岗文化是仰韶文化的源头之一,也就是华夏文明的来源之一。裴李岗文化是仰韶文化的源头之一,也就是华夏文明的来源之一。
我是乐盲,根本不懂骨笛和骨哨如何使用,但是看到古人就能制出如此成熟的乐器,着实佩服古人的智慧。有时我真的怀疑,除了科技上的进步,生活方面的技术,包括用手做成的艺术,我们未必比古人高明多少。有多少技术失传就是惨痛的历史事实。
这些骨笛是中国最早的乐器实物,骨笛多采用涉水禽类的长骨制城,侧面开有音孔。
实验表明,这样的7股骨笛已经能够奏出完整的七声音阶,而且有的骨笛音孔旁边还专有调音的小孔,刻有等分符号等,显示出这个时期的骨笛制作与演奏技法已经非常成熟。
骨哨是河姆渡文化时期的产品,1974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
骨哨都是由一节禽类的骨管制成,一侧刻孔,有的骨管内还插着一根可以移动的肢骨,用来调节声调。真聪明!
如果可以穿越回去,我真的很想看看智慧的古人是如何用这样精致的骨笛和骨哨演奏美妙的音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