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文化历史 |
分类: 02原创-随感杂谈 |
编辑了三遍都没有保存成功,纠结了,干脆直接把原文先发上来,自己想编辑的再写一篇吧,好郁闷。
和衷共济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东西方文明之间的交流,交往交融,由来已久。
汉唐以降,得益于陆上海上贸易线路的畅通,中华文明同外部文明展开更加广阔的对话。
中华文明始终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学文化艺术成果,独特的制度创造,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
与此同时,从融合西亚造型元素的鲜卑金步摇,到吸收粟特锤揲工艺的唐代六曲花口杯,再到采用中东钴蓝釉料的元代青花瓷,中华文明也以开放的胸襟广泛吸纳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在络绎不绝的交流中获得发展创新的契机与动力。
草原丝路上的文化交流,战国晚期到西汉时期,中国北方草原地区的游牧民族与中亚西亚游牧民族之间,文化交流密切,北方地区流行的金牌饰是欧亚草原游牧文化南下的产物,多采用捶揲与錾刻(音赞)工艺,表现动物咬斗场景,形成浅浮雕效果。
金动物咬斗纹牌饰
战国…西汉时期
这组展品纹饰左右对称,马首尖耳,鹰喙,头顶伸出两根弯曲的长角,类似格里芬的图案,具有斯基泰艺术风格。
驿使图画像砖
是魏晋时期,甘肃嘉峪关市5号墓出土,甘肃博物馆
金花树式步摇冠,辽宁省博物馆藏(这部分内容我写了很多很多,结果全都没了......)
金步摇冠为两晋十六国时期。鲜卑慕容等北方民族特有的冠饰,以黄金制作的树状枝干上穿缀桃形金叶,显著区别于中原地区妇女佩戴的垂珠步摇发饰,这种金属摇曳冠是源于西亚,自汉代通过中亚草原丝绸之路随北方游牧民族向南传播,流行于辽西地区。
以金枝摇曳为特征的步摇冠传入中国以后,主要向两个方向传播,一支传向中原,另一支沿草原丝路向东传入燕赵地区。
胡人吃饼骑驼俑
隋代,山西省太原市斛律彻墓出土,山西博物馆藏
这部分内容我也查了很多资料,全都没有保存成功,再写一篇吧,反正参考的资料也不少,再补充也不太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