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03原创-游记随笔 |
礼乐
礼,源自宗教祭祀活动,在西周时期逐渐成为巩固周朝统治与约束行为规范的典章制度。
乐,同样发端于先民在祭祀活动中表露感情的艺术活动,经过周公等人加工以后,礼乐共同成为维系周朝社会稳定的手段,合称礼乐制度。
史记乐书中记载:乐者,德之华。金石丝竹,乐之器。
孔子一直致力于恢复周朝的礼乐制度。礼崩乐坏,让他非常痛心,有人说它,他的
曾侯乙编钟,湖北省博物馆藏
中国战国早期曾侯乙编钟,有七声的音阶,音乐宽广并具有旋宫转调的能力,音调颇为优美,是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史以及青铜铸造工艺的重要实物资料。
贾湖骨笛,河南博物馆藏,是世界上已知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乐器,距今7800~9000年,是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出土。
小克鼎
专门拍了一下这个鼎的内部,除了要看里面的铭文,更重要的是,我想看里面的三只角,是否是中空的。仔细看了下,这只鼎,腿部不是中空的。
铭文大意:
在周王23年9月,王在西部。周原旧部宗周。
周王命令膳夫克到东部新都成周洛阳发布命令,整肃王的部队成周八师。
就在这一年,克做了这批纪念其伟大祖父季,并置于其宗庙中的宝贵彝器。
克每日用它来祭享祖先,同时也就每日在宣扬他的主人周王的厚重美意,用来祈求康顺、福佑、老寿、长命、善终,愿克万年无疆,克的子孙后代永远宝用这批彝器。
追簋
铭文大意:
追虔诚的日夜不息地做他的执事,周天子多次给他奖赏、鼓励。
追为答谢和宣扬天子的美意,因而作了纪念他死去的文祖的簋,用来祭祀死去的祖先,以祈求老寿、长命、善终,永做天子之臣,追的子孙后代万年永宝用这件簋。
鄂君启金节,安徽博物院藏。
节,是古代的一种凭信物,相当于后来的文书。从铭文“为鄂君启之府商铸金节”,可知金节是楚怀王为封君鄂君启铸造,为其经商之用。
金节的出土说明,在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已经发展到较高水平。
关于气节,最有名的故事就是苏武牧羊,持节云中,历尽艰辛,忠贞不二。李白赞曰: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
辟大夫虎符
虎符是古代皇帝调兵遣将用的兵符,用青铜或者黄金做成伏虎形状的令牌,劈为两半,其中左半交给将帅,右半由皇帝保存。只有两个虎符同时合并使用,持符者即获得调兵遣将权。
辟大夫虎符是战国时齐国用器。现仅存右半部分。虎形翘尾,尾上有一穿孔,正面有铭文两行11字,背面有两个凹卯。铭文从左至右读,释文为:“填(营)丘牙(与)塿为辟大夫信节”。
“填丘”,即营丘,指齐国首都临缁。
“塿”,地名,可能在今山东胶县境内。
“辟大夫”,职官名。
“信节”,指发兵用的信物。
铭文意为“
由齐国首都营丘颁发给塿,作为辟大夫的信节”。虎符的两半,一半在朝廷,一半在地方。发兵时,朝廷使者持符至地方,两半相合无误,地方才能听命。此器据传出土于山东胶县,陶祖光、罗振玉递藏,1957年入藏故宫博物院。
虎符的故事,最著名的当属信陵君窃虎符救赵。
云梦秦简
云梦睡地虎秦简是首次系统发现的秦律实物。
秦律涉及农业生产、市场交易、徭役征发、官吏执掌、少数民族关系等各个方面,从中可以看出秦的律法体系已经十分细密详备,秦律对汉代以及此后中国传统法律产生深远影响。
商鞅方升
法律答问
法家不别亲疏,不疏贵贱,一断于法。出自史记太史公自序
本组竹简具体分析了5个案例。
第1个案例:
甲盗取财物价值千钱,乙在知情的情况下分赃一钱,则二人同罪。
第2个案例:
撬锁应处以赎黥,也就是在人面上刺字,可以以钱赎罪。
如果有意盗窃,即使没有撬开,也应当处以赎黥。
如果没有盗窃的意图,只是撬开,才可以被处以赎黥。
若没有撬开,则仅缴纳两幅甲作为处罚。
案例三
丈夫因为妻子骄悍而殴打了妻子,导致妻子耳朵撕裂、骨折、脱臼,则丈夫应当除以耐刑,也就是剔除鬓毛胡须。
案例四
两个人持剑相斗,一个人消掉另一个人的发髻,则应被处以城旦,也就是筑城的苦役徒刑。
案例5
盗贼在大街上杀人、伤人,周围袖手旁观的人,距离百步之内者,与发生在野外的情况相同,要缴纳两幅甲作为处罚。
孔子见老子画像图
这幅图的介绍也很多,有人说这是后人的臆想,也就是现在都云游,穿越,也有人说确有其事,野闻趣事,没有确凿的根据,你愿意相信哪个就信哪个吧。
一统
秦军奋六世之余烈,终于在嬴政这一代实现了对中华大地的首次统一,登基之后的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颁布一系列以秦制为基础的改革召令:
车同轨,书同文,统一货币、度量衡,颁布统一的律法,推行郡县制度,使中国不仅在地域疆土上实现了统一,更在经济、文化、军事、律法等诸多方面实现了真正的归流。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
关于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介绍太多了,我也不班门弄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