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徐小路
徐小路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875
  • 关注人气:7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黑釉楼阁佛像陶魂瓶

(2022-03-13 10:47:40)
标签:

随笔

杂谈

分类: 03原创-游记随笔

明明是拍了好几张照片,上下三层,印象中至少有三张。为了准确记忆,扫描了二维码上相关文字介绍,准备把文字和图片合二为一,攒成小文时,发现怎么也找不到所拍照片了…罢罢罢,

先发文字版吧,以后补充。

这个黑釉楼阁佛像陶魂瓶是在国博地下一层古代中国展里,形成时期是三国 时期,公元222~280年,在江苏南京出土。

“黑釉楼阁佛像陶魂瓶”,名字很长,好像有点拗口,但是如果你读懂了博物馆的文物名称,那你对这个文物的了解也就掌握了大半。黑釉-楼阁佛像-陶魂瓶——

黑釉,说明制作材质是黑釉,

楼阁佛像,说明堆塑的内容是楼阁和佛像。

陶魂瓶,说明它的作用是给逝去的人招魂用的。

顺便科普一下招魂瓶的另外几个称呼—— 堆塑瓶、谷仓罐或者堆塑罐。招魂是从作用上说的,谷仓罐,则是从希望逝者在另一个世界能吃喝不愁的美好愿望来说的。堆塑,则是从技法上讲的。下面重点说说堆塑。

堆贴,又称"塑贴"、"堆雕"、"堆塑",又称。是将印出或塑出的立体状纹饰贴附在陶瓷的坯胎上,然后罩釉烧制而成的一种陶瓷装饰技法。如魏晋南北朝遗址出土的陶谷、魂瓶上,往往堆贴有楼阁、人物、鸟兽、家禽等形象。

之前逛博物馆不多,也很少见到堆塑这种形状的文物,偶然见过堆塑,忘了是在哪个博物馆了,第一感觉,其造型非常的奇特,纷繁复杂的佛像人物、平民百姓、粮仓车马等,好像就是一个极乐世界,很有趣。后来就对这类文物格外关注,很感兴趣,再看展品时,一些博物馆称之为堆塑瓶,感觉确实很贴切形象。

这个堆塑瓶,也就是魂瓶一共分三层贴塑,有20多尊结跏趺坐的佛像,这是流行于三国孙吴至西晋时期的一种形式,独特的随葬冥器多出土在江苏浙江地区,三国两晋时期,佛像作为文士,被广泛地运用在壶罐儿,洗玻魂瓶等类器物上,是佛教传入中国初期的表现形式。

这个魂瓶一共分三层。下层贴腹部分是贴塑佛像,铺手和鱼,中间一层有一门,门前有一尊佛像,门两旁有两阙。阙旁是小罐和佛像。上层是方形小屋,屋壁四面开门,门里各坐着,一尊佛像围绕房屋,有一圈佛像,魂瓶切术,有二十余尊佛像,这些佛像结跏趺座均有头光和背光。魂瓶上的佛像是模制范式,这是古代传统的陶艺制作方式,表现出佛教艺术在传入中国初期就和中国传统艺术紧密结合并开始了中国化进程。这类带有贴塑佛像的魂瓶多发现于江苏,浙江等长江中下游地区孙吴、西晋的墓葬中,反映出这一地区独特的墓葬方式。说实话,魂瓶我见过不少,这种有佛像的魂瓶还真不多。不过,我挺喜欢这种魂瓶的,从现在的意义上说,它比墓葬会更加的节省空间,但同时,他也能够让家人随时的把自己对亲人的思念,通过这种魂瓶的形式加以寄托。魂瓶中装载着亲人的魂魄,让亲人的魂魄与家人在一起,有了安居的地方,在那个世界也可以吃穿享用不尽,让家人也能感受到那个世界亲人仍然和他们在一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