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临近年末,交通领域喜事不断:全球最大的单体全自动化码头上海洋山港四期开港,让中国港口“无人码头”的体量和效率站到了世界前列;港珠澳大桥通车在即,在公路建设史上收获了一系列“世界之最”。
高速公路里程、港口万吨级泊位规模均稳居世界首位,地球上60%的高铁里程建在中国,一年的快递量占世界近一半……如今,我们成了名副其实的交通大国,为发展挺起了骨架。
也应看到,我们的基础设施规模够大,但一“人均”,水平就降下不少;各种运输“花样”够多,但一“综合”,效率又比别人差出一截……不得不承认,目前我国交通依然“大而不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只有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让身为发展先行官的交通首先强大起来,才能不断为发展畅通血脉、提供动力。
建设交通强国,应当如何发力呢?
一方面,应从宏观着眼,围绕大局大势,全盘谋划、统筹推进,让交通运输的战略性、引领性、服务性、基础性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围绕大局,就是要紧跟国家重大战略,重点有序地完善基础设施网络。比如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四好农村路”,在提高通达率、覆盖率的同时尽可能地提升公路品质、养护水平。又如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在网络上打通“断头路”,在规划上同下“一盘棋”,以交通率先一体化带动发展的协调。
围绕大势,就是要牢牢把握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让交通全面适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时代变化,实现从“有”到“好”的转变。在一些沿海发达地区,产业结构正由重转轻,要素流动正加速开放,今后应以全球视野规划交通,尤其是民航和海运领域要向国际先进看齐、提升服务水平;在陆续承接第二产业转移的西部地区,则应重点在公路、铁路领域发力,加快综合运输大通道和枢纽建设,加快提升交通硬实力;而在一些生态优美、物产丰裕的贫困地区,则应尽力畅通“毛细血管”,为旅游富民、电商富民铺平道路。
另一方面,也应从交通自身入手,把握关键节点,久久为功、各个击破,构建更加便捷高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说起交通“痛点”,物流成本过高总是被人首先提及。2016年,我国物流总费用达11.1万亿元,占GDP比重为14.9%,明显高于美国的7.5%。这背后,纵然有产业结构偏重等客观因素制约,却也反映出我国运输结构不合理、物流组织效率较低等问题。当前,我国公路运输的运价为铁路的3倍、水运的5倍,但恰恰是这一更贵的方式承担了过多大宗货物长距离运输的任务。对此,未来我们应当有的放矢,适当加快铁路及内河航运发展,并大力推广铁海、铁水、公铁等多式联运,从而使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得到充分发挥,使货物“宜公则公、宜铁则铁、宜水则水”,流通更加经济高效,逐步实现从“货畅其流”到“物精其流”的跃升。
历史上,葡萄牙、荷兰、英国、美国等大国崛起的进程证明,交通强弱与国运兴衰息息相关。无论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进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都需要我们锐意进取、埋头苦干,脚踏实地建设交通强国,从而为强起来的中国提供更坚强的动力、更充足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