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中的简便计算
魏娟
【摘要】:运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正确的运算结果是检验运算能力的唯一标准。运算速度又是运算能力的指标之一,又快又好的运算是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所追求的目标。简便运算的教学是帮助学生实现又快又好的运算的重要途径,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小学数学离不开计算,而在计算中有个很重要的内容叫做简便运算,简便计算是一种特殊的计算,它运用了运算定律与数字的基本性质,从而使计算简便,使一个很复杂的式子变得很容易计算。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商不变的规律……很多技巧都贯穿在简便计算中,要想灵活运用这些方法,需要充分的理解与练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简便方法,简便计算
简便计算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掌握简便运算的方法,是提高学生运算速度的重要途径。在计算题教学中必须重视简便运算,注重简便运算灵活的思路的学习,正确理解简便运算的涵义,合理地进行简便运算,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要提高学生运算速度,就必须要让学生掌握一些简便运算方法,小学数学中简便运算方法很多。要达到运算简便的目的,不仅要让学生灵活运用加法、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减法的性质、除法的性质、商不变的性质。而且要掌握一些特殊数据的变化规律,才能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并更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
1、首先找出学生做简便计算时容易出错的原因。有的是粗心,抄错题、看错题;有的是搞不懂,该不该用简便,用哪种简便(运算定律不清)。
2、对症下药,对粗心的学生,必须给他下死命令,做题认真,仔细检查。对于后面的学生,那就得多下功夫了:
要让学生明确该不该用简便,就得看题中给的运算顺序和数据,符不符合我们简便运算的宗旨(变整,凑整)。如:99×3.5
18×3/5-8×3/5
100×5/9-5/9
不能为了凑整,而不顾运算顺序,应该按运算顺序做。如:3/10+7/10×20有的学生为了凑整就算得等于20。又如:7.4-5.4÷0.5=
2 ÷0.5=
4 24÷8×24÷8= (24 ÷8)×(24 ÷8)=1
有的学生运算定律不清。如:1/4×1/8×16=(1/4×16)×(1/8×16),(3/4+3/5) ×20=3/4
+3/5×20
针对以上这三种情况,我通常将错误结果板书到黑板上,让学生来判定它的对错,先由学生举手发言,说出自己的看法,认为对的说出它运算定律,认为错的要说出错在哪里。等学生说的几乎90%的学生认同于一种答案时,老师再说出左后正确答案。在学生辩驳的过程中,大部分做错的学生能够明白做错的原因。趁热打铁,再让学生做一些类似的题型,应该会很有效的。
3、理解运算定律、运算性质是学习简便运算的前提。
许多简便运算都是充分合理地应用运算定律、性质的结果。如果学生没真正理解运算定律、性质,他只能照葫芦画瓢。在实际解题的过程当中,学生的思路不清晰,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因此,教师平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发现各运算定律、性质的特点,帮助他们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以便学生牢固掌握运算定律、运算性质,为简便运算提供理论支柱。
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内在的简洁美,还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思维的灵活性是简便运算的灵魂。
简便运算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算式原来的运算顺序,根据运算定律、性质重组运算顺序。因此,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发现数字的特点以及数字之前的联系。在教学中加强有针对性的口算练习,如125、
25分别乘以偶数的积,可凑整的两个数加法等,以提高学生发现简算条件的能力。第二,要使学生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同步发展,能正向也能逆向应用运算定律。如乘法分配律的正用与逆用等。
显然,这里的“简便运算”源自于情境的创设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计算是在他们独立判断后的一种带有个性的选择,对算理的理解是学生的学习经验达到一定
量的基础上的一种质的飞跃。情境作为一种平台和载体通过它所呈现的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引发深层次的数学思考,从而帮助学生将算法的优化内化为自觉的行为。
但是,由于学生确实能力参差不齐,而且要记忆的内容也很多,语文要背诵,单词要记忆,如果学生实在掌握不了这么多变化,这么多复杂的简便计算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不必要一味的强求每个学生都要用最简便的方法,正好适应了当今“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针。有时候,不简便的方法反而减少了学生的负担,关键是看学生掌握的情况。教师不能要求学生为了简便而去强求简便,那样往往会适得其反,就如“奥数”不是每个学生都要学习一样,简便方法让学生自由选择去吧。
参考文献:
1 张爱玲;;对计算教学的再思考[J];基础教育课程;2008年01期
2 杨红梅;;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策略分析[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年01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