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针对新时代学生特点在科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

(2018-01-18 13:28:16)

目前在校小学生均为9000后,这些新时代的儿童在各方面表现出了与以往学生不一样的特点,例如个性强,自我为中心,不愿意听取别人意见,不愿合作,不受拘束。这些特点对我们的教学即在某些方面有帮助,同时又在某些方面造成了困难,作为具有很强开放性的科学课,这些影响显得更为突出。

1、学生往往固执己见,不愿听取他人意见

科学课上的讨论过程会由一个同学先表达想法然后其他同学会提出不同意见进行研讨,这其实是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助于得出正确结论。但是现在的学生经常会有即便别人有很好的依据,证明他的观点有误的情况下,他依然要“辩驳”坚持自己的问题观点,即使老师通过实验验证他的观点的确不正确后,依然愤愤不平。

2、以自我为中心个性强不喜欢集体合作

科学课上有很多动手环节,小组实验是常用的教学手段,在分组时材料往往是以组为单位发放的,而不是人手一份,这却让“当家作主”孩子们很不适应。往往几个人之间不是相互协作而是争夺起了操作权,最终闹的谁也不理谁,实验也无法正常进行下去。

3、个性强易受挫折

现在的孩在家里没有经历过任何挫折,而在科学课堂上这种提假设、做质疑、再验证、得结论的过程会使一部分孩子遭遇到一次或者多次的挫折,如果教师在对待这些学生时不注意激励,保护他们自信心的话,事情往往会朝另一个方向转化,例如学生开始不再发言,不再参与讨论,不动手,时间长了干脆抵触这门课,上课不听讲。

再如动手操作环节,现在的孩子往往动手能力很差,在家里基本上什么都不干,他们也谈不上有多少操作经验。而科学课上的动手环节往往不是那么容易完成的,即需要学生动脑筋思考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动手能力,这时很多学生都会遇到困难,如果教师只重具体实验不指导基本动手方法的话,那么一次次的失败会让学生开始垂头丧气,然后会开始有急躁情绪,最终放弃操作,如果这样的情况多了,那课堂也无效率可言。

9000后的问题每个教师应该都有体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思考如何在课堂上去避免、化解、解决这些问题。教师要依据学生特点,换位思考,想一想他们身上的性格特点,在教学中通过适当的教育教学方法对他们渗透德育教育,改正他们现有的一些缺点,培养他们的优良品德。

一、新型小组活动培养合作意识,提高耐挫力

学生们对于课上的某些知识点往往非常有热情,提出许多相关的依据,但学生们会有不同的观点形成俩个或多个阵营,那么教师可以根据这种情况,选取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让学生自己选择一方观点结成小队,组织一场科学竞赛,首先让各小队自己收集合理的有科学性的依据,再通过双方或多方辩论把依据观点充分阐述,教师在关键时候予以点评总结,并用实验来验证明到底哪方正确,最后教师对于正确的小队予以表扬,有误的一方予以鼓励。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首先可以在先期选择观点立场时自由结成组成合作小队,然后彼此合作,收集整理材料,通过讨论过程可以让每个同学充分把意见表达出来,实验验证让学生通过实验得出正确结论,让学生明白现有依据未必是正确的,科学要用事实来检验,自己的意见未必准确无误,他人的观点同样可以借鉴参考。那些在科学验证中被证明是正确的小队提升了信心,知道了彼此合作的重要性,而被证明有误的小队,不是一个人承担责任而是大家分担,这样就减轻了个人的挫败感,而队员之间的相互鼓励可以增进彼此的友谊。这种方式会让学生在不同的问题中有机会与不同的同学成为合作伙伴,增进了全体同学之间的交流,培养合作意识,而且人人都有可能品尝成功的喜悦,也有机会分担失败的挫折感,从而逐渐提高耐挫力。

二、合理安排动手环节避免学生轻言放弃

现在学生的动手能力虽然不是特别强,但他们却有着很强的接受能力,再告诉他们如何做后掌握的很快,因此在实验环节中与其让他们不知所措,浪费时间,不如给他们一些时间自己先来进行一些尝试,教师在一些技术难点上予以指导,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技巧。如在做框架一课中,先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捆绑,但他们绑的正方形可以说是奇形怪状,学生们会发现事实并不是像自己想象的那样简单,自己的想当然和所要达到的要求相差甚远,他们会想为什么?怎么做?于是老师可以对捆绑方法进行指导,使学生在失败中找问题,快速掌握技巧,并用实践检验方法的可行性,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基本操作,后续活动也都水到渠成。整个活动中学生是有提高的,参与度是高的,参与热情也受到了保护。

科学课堂不可能像专门的德育教育课那样,摆事实讲道理,主题鲜明的告诉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但科学课中只要教师用心进行活动设计却同样可以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在一段时间后你肯定会发现学生的变化。总之学生的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变化,我们在课堂中要保证学生学习效率如果还按照以往的方法来对待学生和教学是不行的,我们要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心理特点和行为特点,并依据这些调整课堂内容,设计教学环节,做到既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在知识方面有所得,还要让他们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有所提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