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则“子弑母”案引发的思考

(2012-05-03 05:29:33)
标签:

子弑母

徐力

杀母

心灵

沙尘暴

分类: 教育天地

(感谢“天一的天空”荐文至育儿博客首页成功)http://s9/middle/66da1677hb49581b95048&690

一则“子弑母”案引发的思考

【原创  志翔蓝天】

 

请看一个案例:在浙江的城市金华,曾发生了一起震惊世人的惨痛案件:高二学生徐力用铁榔头打死了亲妈,被判15年徒刑。当下,诸如此类案件不胜枚举,有的痛下杀手伤害亲人和他人,有的漠视生命选择自杀……孩子们反常的行为给做父母的敲响了沉重的警钟,必须反思自己是否还在使用不当的教育方法。为杜控惨案重现,我个人拙见,应从两大方面入手:

第一方面——拒施心灵“沙尘暴”

做父母的应怎样科学教育孩子,关注孩子心灵的渴望,杜绝恶性事件的发生,这是值得高度重视的课题。惨案频发的很多原因是由于家教理念的落伍和父母私欲的膨胀。“爱”孩子的父母给孩子施加的一场场心灵“沙尘暴”,让人痛醒。

(一)冷静剖根催反省

一是不懂尊重,使孩子心灵压抑。据悉案例中的徐力在家里一点自由都没有,母亲处处都在监视他,连接电话的权力都没有。还有的孩子没有隐私权,父母随意偷看他的日记,对不符合父母心愿的想法和行为,不问缘由,劈头盖脸就批打一顿。有的父母对孩子产生的早恋情结一棒子打死,致使孩子因觉丢人而跳楼……父母对孩子不尊重的监视、打骂等行为,让孩子的心灵长期受压,毫无快乐可言,把孩子的尊严消磨得荡然无存,使心灵一天天走向毁灭。“哀莫大于心死”,父母若不断制造心灵沙尘暴,极易引发祸端,酿成悲剧。

二是限制自由,让孩子没有空间。孩子们天真好动,爱好广泛,这并非就能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绩。“存在即合理”,像郊游、交友等事情在孩子的成长中都有其必要的作用。为了让树多长果子,把树干、树枝、树叶、树根都剪掉显然是愚蠢的。可是有很多父母,怕耽误学习,管得太严了,不让孩子踢足球、看书、看电视、看报纸,不让孩子出去玩、交朋友,每天就是逼着学习。孩子们厌倦了,没有自我空间,太单调了,觉得活着没意思,怨恨就在心中慢慢滋生,自杀倾向和仇视父母等心理会黯然沉酝……

三是粗暴体罚,促孩子积愤失控。有些父母们有过高的期望值和占有欲,使爱发生了扭曲,把孩子看成私有财产,强加意愿给孩子。有些父母只关注孩子的分数和名次,只许进,不许退,否则就武力相加。徐母对徐力名次退步实施体罚就是家常便饭,用棍子,用皮带,用扫帚,有时扫帚都打断了。她还不断地给徐力施加大的心理压力,生前对徐力最后说的话是:你考不上大学,我不会给你第二次机会,期末考不到前十名,我打断你的腿,反正你是我生的,打死了也没关系……长期积愤的徐力当时极度沮丧,看到了鞋柜上的铁榔头,头脑一热,理智顷刻崩溃,拿起来冲进卧室,就打死了妈妈。悲剧就这样发生了,多么惨不忍思。徐母长期刮起的巨大沙尘暴终于以丧生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二)智慧育子向希望

徐力杀母等各类恶性案例应该给每一个做父母的以高度的警示:结束家庭关系的心灵沙尘暴,治理孩子心灵的荒漠,让孩子走向健康成长的希望,就要学习和拥有智慧育子的新理念、好策略。

策略一:耐心对待孩子。以所能有的耐心,最大限度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你以怎样的态度对他,这种态度也会潜移默化成他性格的一部分。你一定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没有耐心的、甚至是粗暴的人。

 策略二:坚持言出必行。不要以为孩子小,偶尔骗骗没关系。其实这要不得,除非你希望以后也被他骗。做好这一点,一方面可以获得孩子的尊重;另一方面也能树立父母言出必行的威信。

策略三:保持始终如一。尽量做到始终如一,避免造成孩子思维、判断的混乱。处理同样的事件要给出同样的标准,如果你今天允许这么做,明天却告诉他不行,就会造成混乱不利孩子成长。 

策略四:不要强加意愿。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和兴趣爱好,即使父母,也无权要求他们事事按照你的意愿来做,强加的结果只能适得其反。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孩子不但开心、乐观,还能养成独立、有主见的品格。

策略五:忽视无理要求。遇上孩子提无理要求或提出合理要求你无法满足时,父母要坚决说“不”,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明不行的原因。孩子从你坚决的态度上,可以知道这件事是真的不能做。

策略六:批评讲究艺术。无批评的教育是伪教育,也是缺钙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孩子难免犯错,有了错误必须纠正,家长选择的批评方式一定要以不伤害孩子的自尊为原则。方式多种多样,如引领性、建议性、铺垫性、表扬性、暗示性、立功性批评等,灵活运用,触动心灵,方能事半功倍。

策略七:创造磨砺机会。挫折是孩子成长道路上必不可少的财富。把孩子送到夏令营中去接受锻炼,让孩子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磨砺意志的远足活动等,都是很好的选择。要让孩子在跌打中坚持,靠自己的力量,远离父母的庇护,去证明“我能行”!

策略八:培养满怀爱心。心中有爱,方能善行。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爱心意识,无论是对待长辈、亲人、他人,还是对待小动物,都要科学引领孩子满怀爱心,善待他人,懂得感恩,助人为乐。

策略九:定期树立目标。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根据其年龄特点,在不同时期给孩子树立一个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有了目标才能行动。

第二方面——找回淡然“父母心”

父母的心理走向决定了对孩子的教育行为。为避免重蹈悲剧,每一个做父母都要抛弃落伍的育子方法,而应去找回那颗淡然的父母心,这样才有利于孩子心灵成长。

一要丢掉补偿心,找回平常心。可能父母曾经生活的年代没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就往往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并付诸于行动,不惜一切代价,这就是补偿心的具体体现。实际生活中又有多少孩子能实现父母的补偿心呢?我们父母为了让自己的生活和孩子的人生写满快乐和幸福,一定要拥有一颗平常心。这具体表现在不强加意愿给孩子,不给孩子安排未来,不要求他按照自己喜好去学习……而要按照孩子的兴趣爱好,让他自发地去追寻发展的脚步。台湾漫画家蔡志忠父先生教育孩子的观念是:让孩子快乐地“当自己”一辈子,值得我们学习、思悟和借鉴。

二是丢掉攀比心,找回赏识心。有的家长总拿自己的孩子与身边优秀的孩子比,拿别人的孩子当“宝”,把自己的孩子当“草”,这就是家长拥有“攀比心”的表现。对于孩子来说这是莫大的悲哀,也极易让孩子生活在自卑和逆反之中。家长应该找回赏识心,不拿自己的孩子跟别的孩子比,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并学会运用赏识教育的理念,践行其“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提醒”六大原则,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淡化和原谅孩子的过失,能看到孩子的长处,捕捉孩子的闪光点,用赏识扬起孩子自信的风帆。

三是丢掉虚荣心,找回责任心。有些家长总是对孩子心急气躁,不冷静地“狂风暴雨”。孩子成绩不好,没考上大学等等,便觉得丢面子了,于是冷眼相对,怒其不争,拳脚相加,这都是“虚荣心”在作怪。虚荣心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我们应该丢掉虚荣心,找回责任心。有责任心的父母应该尽力完成“陪”的使命,不能把“陪”变成了“替”和“逼”,如替孩子写作文,替孩子收拾行李、床铺,替孩子上车抢座位,逼孩子学习不喜欢的特长……请家长不要再忙活了,多给孩子一些自由成长的空间,学着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去奋斗,去面对未来道路上的风霜雪雨。

家长朋友们,要高度警醒了,当下一幕幕悲剧的发生,不能轻看漠视了。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一定要多多学习科学的理念和人文的思想。只要心中有爱并采取智慧的育子策略,拒施心灵“沙尘暴”,真正找回淡然“父母心”,就会让我们的孩子在阳光心态里快乐学习,励志向前,努力奋斗,走向希望,去拥抱明天那一抹抹新绿和阳光。

     (感谢“天一的天空”荐文至育儿博客首页成功)http://s10/bmiddle/6e08659chbf206a488e49&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