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一世浮华”圈主“筱蓉思柔”荐首成功)
http://s5/bmiddle/6e08659chb4dea4113274&690
http://s14/bmiddle/6e08659cgb2c6967309bd&690
赏 识 孩 子 六 原 则
http://s3/bmiddle/6e08659cgb2c69a6fe222&690
如果要问“孩子最本质的心灵需求是什么?”可能每个人的答案各有迥异。赏识教育的创立人周弘先生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呢?他告诉我们孩子本质的需求就有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既然如此,运用赏识教育来培育我们的孩子就显得尤为重要,更是任重而道远。作为老师和家长应该如何践行赏识教育的理念,让赏识教育能恰当好处地自如运用呢?周弘先生把赏识教育的六大原则“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提醒”,生动的化解为十二个学会,我在学习中也有所感悟,下面的文字是我在周弘思想为主的基础上融入了我个人的点滴体会、拓展而成的,就让我们共同地感悟、品味、思考、丰盈、践行……
http://s3/bmiddle/6e08659cgb2c69a6fe222&690原则之一:信任孩子----学会崇拜 学会自豪
把信任排在六大原则之首,足见其重要性。赏识教育认为孩子即脆弱又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前者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后者需要良好的环境才能激发出来。因此,老师和家长要充分给孩子信任的眼光,信任的手势,信任的语言和信任的力量。信任在孩子表现出优点时容易做到,而在孩子表现的不尽人意时,老师和家长往往感到失望,失去信任的原动力。其实,这时孩子更需要老师家长的支持,让孩子看见老师和家长家长就像看见一座大山,浑身充满力量。
学会崇拜。孩子的感觉非常敏感,信任就是连接家长与孩子的通道,家长把赏识源源不断的输送给孩子,孩子感受到家长的赏识并内化成成长的动力。作为家长一定要崇拜和坚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最好的自我。就像黄山上的松树,各有所长,彼此不同,千姿百态,美不胜收。要会欣赏孩子,应该回到小时候教孩子学说话和学走路的状态,眼中一片光明,看到的不是孩子身上的不足而是美好的前景。对孩子的每一个进步都会欣喜不已,对孩子的“杰出”表现更是在心中充满了崇拜的色彩。
学会自豪。大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过“欣赏之中都富有创造,创造之中也都富有欣赏”。生命之初孩子身上美的品质,被每个父母发现了并且在希望中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形象,孩子就是在这样充满欣赏的环境中成长,最终都不知不觉地学会了说话和走路。我们家长要学会对自己的孩子拥有自豪感,他们的点滴进步我们都要尽情地去欣赏,去夸赞,在自身自豪的基础上,引领孩子自信的前行,也让孩子用自己的能力和成绩来感怀自豪,乐观前进。
http://s3/bmiddle/6e08659cgb2c69a6fe222&690原则之二:尊重孩子----学会倾听 学会请教
尊重是六大原则的核心,如果仅做到信任孩子,不注意尊重孩子,那么这种居高临下的尊重是苍白无力的,也不会被孩子认可。赏识教育的本质是看得起,也就是在人格上尊重孩子。而现实中孩子的地位是低下的,家长总认为孩子懂什么,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孩子,替孩子做主,不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随意打骂孩子等。总之,亲子关系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都能在尊重上找到原因。
学会倾听。家长认真倾听孩子说话是尊重孩子的重要标志之一。其实孩子的心里话最想告诉自己的分母,为什么现实中的许多孩子却不愿与家长交流呢?原因在于我们不会倾听孩子讲话,不是嫌孩子烦,就是认为孩子的思想幼稚,在孩子说话时忙于做自己的事情。久而久之,孩子觉得你不尊重他,也就不愿意把心里话告诉你了。倾听是尊重孩子效果奇佳的方法。通过倾听,你了解孩子;通过倾听,孩子锻炼了表达能力、分析能力、沟通能力,也培养了孩子豁达坦诚的品格。倾听的好处实在太多了,愿我们的家长都能认真的倾听孩子的心理话。
学会请教。不少父母为教育孩子彻夜难眠,到处打听教育方法。其实,一旦我们的家长从真正意义上懂得了尊重孩子,也就会自然的向孩子请教。向孩子请教,就是研究孩子是怎么想的,研究孩子最容易接受的方法是什么,取得孩子的积极配合。我们说,教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育者本身的行为、态度和方式,最直接最深刻的影响着教育对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给孩子什么,必须明确孩子需要什么。不是家长自己怎么想就怎么来。向孩子请教这个方法,最能体现互动的教育规律。
http://s3/bmiddle/6e08659cgb2c69a6fe222&690原则之三:理解孩子----学会感激 学会陪伴
理解就是换位思考,在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想孩子之所想,急孩子之所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问题,有许多问题,本来家长想不通,换位后,问题就迎刃而解。这是理解的作用。据南京的一项调查显示,有的家长平均每天与孩子的交流时间不足十五分钟。其实,教育不是用金钱可以买到的,蹲下身子,专心倾听孩子说话,尊重孩子,你会发现孩子身上散发着真、善、美。虚心向孩子学习,让孩子得到真正的尊重。
学会感激。人总在有所获得的情况下,才会有所感激。孩子小时侯,虽然需要父母细心照料,哪怕在父母身上拉屎拉尿,父母毫无怨言。其原因是感激孩子生命的诞生,给他们带来了无限欢乐,此时父母眼里是一片光明。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们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感激孩子的生命,只盯着孩子的分数。
学会陪伴。要多多陪伴你的孩子。多与你的孩子平静地谈话。陪伴孩子不在于用时多少,而在于用心多少。只要陪伴才能沟通。与孩子沟通,是了解孩子、引导孩子、走进孩子心灵的唯一途径,是理解孩子的试金石。能与孩子沟通的父母,在教育方面往往上成功的。一个善于与人沟通的人肯定会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我们家长就要在于孩子的沟通中,去培养他们包括沟通在内的各种能力和优良品质。http://s3/bmiddle/6e08659cgb2c69a6fe222&690 原则之四:激励孩子---学会发掘 学会分享
激励分为正激励和负激励。赏识教育认为,在看得起的前提下,以正向激励为主,告诉孩子怎样去做,指明孩子发展的方向。而负向激励只是禁止孩子不许做什么,应当做什么还是不知道。现在家长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把孩子的正确行为看作是理所当然的,视而不见。而孩子一出现错误,就立即予已训斥,可谓“缺点不说不得了,优点不说少不了”。而赏识教育认为“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逐渐少”。激励是把眼光集中在孩子的优点上,这会强化、巩固孩子的好行为,还能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有助于生命的成长,最好的激励不是表扬,更不是物质奖励,而是分享。孩子若能感受到家长因他快乐而快乐,会受到很大的激励。
学会发掘。把孩子看作一座急待开采的金矿,做父母的及时发现和挖掘他们身上的金矿,并且将其提炼出闪闪发光的金子。一个成功的父母必须有一双善于捕捉孩子身上闪光点的“火眼金睛”,对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不断的赞赏,反复的激励,使孩子有一种被发现、被认可、被重视的感觉。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要在这方面找出他的闪光点,小题大做,无限夸张,让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甚至可以无中生有。
学会分享。与孩子共享成长过程中成功的喜悦,为他们前进目标、努力过程、实现结果而分享。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孩子的过程就是分享孩子成功喜悦的过程,也就是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由于分享,给孩子提高了信心,加大了超过后的自信心和愉悦感,同时我们的父母和老师在分享中也获得一种自豪感。注意这里提到的分享不仅是孩子在取得成功后的分享,而是要不断地让孩子看到成功,把“大成功”化为“小成功”,这样孩子才能坚持努力。通常我们说“不努力就不会成功”,而我们的观点是“不看到成功就不会努力”,有句口号:“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就体现了这一内涵。
http://s3/bmiddle/6e08659cgb2c69a6fe222&690原则之五:宽容孩子----学会反思 学会等待
宽容不等于放任,前者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利于孩子的生命成长,满足了孩子的精神需求。而后者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另一方面,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于单一,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过高、过严,以完美的标准去衡量孩子,容不得孩子身上有一丝缺陷,实际上违反了生命成长的规律。宽容意味着先接纳,后升华。给孩子一个广阔的心理空间,诱发孩子的求知需求,成为自发的内在需求。对孩子出现的问题,不是马上问“你怎么了”,而是首先问“我怎么了”,家长先反思自己的行为,对孩子的错误学会等待,有许多曾经令人烦恼的表现,在孩子生命成长过程中会自行消失。
学会反思。这既是思维方式的改变,也是教育孩子的重要方法。孩子出了问题,我们大多数家长常常是“你怎么了”,总是在孩子身上找原因。赏识教育的观念是:“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因此,我们要学会反思,遇到问题不是“你怎么了”,而是要问“我怎么了”,孩子出了问题,要在家长身上找原因。反思是不是自己太急于求成了,缺乏耐心的引领,缺少沟通关怀,没有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等等。反思是为了以后的改进,找到问题家长就要有的放矢地改进教育方式。所以家长的教育必须在反思中进行。
学会等待。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身上的不良习惯也并非一天形成,而我们的家长要求孩子克服缺点恨不得全部在一天之内完成,事实证明这种不切实际的要求只能是“欲速则不达”我们说:“冰化三尺也非一日之暖”才行,这就是要求每位家长以宽容的心态学会等待。孩子改缺点的规律是:在前进中反复,在反复中前进。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期待孩子改正不足,迎头赶上。http://s3/bmiddle/6e08659cgb2c69a6fe222&690原则之六:提醒孩子---学会批评 学会分担
赏识教育缺了这一条就不完整了。孩子犯了错误,特别有不良的行为习惯后,给予孩子适当的提醒作为补充,让孩子有一定的心理体验。以震撼孩子的心灵,让孩子产生自我改正的意识。对孩子的缺点不公需要提醒,而且可以更直接地提出批评。但这不是过去居高临下训斥式的批评,而是平等朋友式的提醒,正因为是这样的提醒,孩子才乐于接受,尽快改正。好朋友的提醒是生命的珍贵礼物,孩子会以感激的心态乐于接受这份礼物。批评的目的是让孩子改掉缺点,而提醒符合孩子的心理需求,为此,我们要求家长做到“学会批评”和“学会分担”。
学会批评。现在有的家长批评孩子是怎么刻薄怎么讲,只图自己发泄得舒服,哪管孩子受不了,如同“倒洗澡水,把婴儿一起倒掉了”,因此我们提出学会批评。批评孩子的原则是: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在“给足面子”的前提下有多种批评的方法,如:故事性批评,通过讲一个故事的方法,让孩子领悟其中的对错,自觉克服身上的缺点。幽默性批评:在说笑话的过程中达到提醒孩子的目的。
学会分担。我们说孩子取得了成绩,我们应该分享他的快乐;孩子遇到了困难和挫折,我们则应该学会分担他的忧伤,继而鼓励他们在失败中站起来,再分享他的坚强。
http://s3/bmiddle/6e08659cgb2c69a6fe222&690赏识教育的六大原则,是我们践行赏识教育的一盏明灯,我们要深刻理解和体会。其中信任、尊重、理解三大原则关系到教育的态度,集中体现出一个“爱”字,对人不对事。不管是怎样的孩子,信任、尊重、理解,都是他们与生俱来不可剥夺的权利。而激励、宽容、提醒三大原则是关系到教育的行为,集中体现出一个“导”字,对事不对人。赏识教育的本质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我们教师和家长一定要在今后的孩子教育中努力践行六大原则中的“十二个学会”,身体力行,让我们的孩子在赏识中快乐成长。

(感谢“一世浮华”圈主“筱蓉思柔”荐文至首页成功)http://music.sina.com.cn/shequ/player/sinablog/blogPlayer.swf
http://s11/bmiddle/6e08659cheef73c73376a&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