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六种艺术批评温润孩子心灵改正成长希望 |
分类: 教育天地 |
(感谢“开心果儿”荐文育儿博客首页成功)http://s10/bmiddle/6e08659chb1c47b4ee399&690六种艺术批评温润孩子心灵
http://s5/bmiddle/6e08659chb1c47d414704&690【原创
教育必须以人为本,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批评是教育的手段之一,“和颜悦色、轻声细语、循循善诱、春风化雨”的批评能温润孩子心灵,感化学生接受。恰当好处的批评,是出于真心关怀,学生才会乐意接受,并能有效地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和缺点。相反,“劈头盖脸、狂风暴雨、讽刺开骂、侮辱体罚”的批评则会使学生失去自尊,自暴自弃。批评艺术学问深,作为教师应该充满智慧,抓住时机,采取适当的批评方法,才能药到病除,事半功倍。以下我提炼的六种好的批评方式,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可以学习和借鉴,但愿它能给你启迪、引领和帮助。
1、引领性批评触心灵
一、二低年级学生天真幼稚,年龄较小,对道理的理解往往不容易到位,他们有时还不能清晰地意识到自己错误的存在。老师对他们可采取旁敲侧击的方式,寓批评于讲故事、打比方或意味深长的动作、言语之中,促使学生深思、自责。著名教育家孙敬修见几个孩子在折树枝,便把耳朵凑过去,装出听什么的样子。孩子们好奇地问爷爷在听什么,他说是在听小树苗哭泣。“小树苗也会哭吗?”“是呀!你们折了它,它当然要哭。它们说,它们长大好为大家作贡献呢,请你们不要损害它们。”孩子们听了,羞愧得脸也红了。后来,他们自动组织起护林小组。未发一句责备的话,却取得了一般批评所难以取得的效果,引领性教育触动了孩子心灵。
2、建议性批评送温暖
建议性批评是指在批评时带有商量、讨论的口气,与学生交换意见的批评。一般的做法是老师以商量问题的态度,把批评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与学生交谈时,平心静气,创造一种宽松、愉快的气氛,使学生打消顾虑,与教师配合,达到圆满解决问题的目的。如有的孩子聪明好学,但马虎总让他考试成绩不理想,有时成绩还很差。老师在考试后,不可以对其大发雷霆,相反可耐心地帮他一起分析出错的原因,这时孩子会发现自己都会的知识都因为马虎而出错了,此时老师可抓住时机,温暖地提出建议性批评,“看看你,那么聪明好学,品行也好,就有马虎这个不足,实在可惜”,“你要是不犯马虎这个错,仔细看清题意,理解后再落笔,那该多好呀,下次一定努力,好吗?”。老师用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惋惜和商量的语气来批评孩子既达到了批评的目的,又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理解和爱心,寥寥数语,效果却很明显,孩子心中充满了温暖。
3、铺垫性批评能入心
铺垫后批评是指在批评学生之前要做好使学生愿意接受批评的铺垫工作。比如针对学生“乱扔不捡”的不文明行为,班主任可利用班队会,讲讲学校教室环境干净优雅的好处,讲明白这就好像我们的脸面和衣服,脸要天天洗,还要保护好不弄脏,衣服要定时洗,才能保证着衣整洁大方;利用名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内涵,结合“随便扔垃圾,不愿捡垃圾事虽小,却是不文明素质的体现”,然后表扬一批主动捡垃圾的孩子,再拓展让孩子反思自己是否有过不文明行为,鼓励他们勇敢的站起来,说出自己的不足。老师再借机列举孩子们种种不保持卫生的不文明行为,让学生心服口服,发自肺腑的感受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树立改正错误的信心和决心。这种铺垫后的批评能入心。
4、表扬性批评催上进
孩子的童心都是向上的,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比较的是不大容易的,而小孩子尤其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恶言。”因此,尤其对于那些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丧失上进心,破罐子破摔的学生,批评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班主任不妨用表扬代替批评,不失为一种良策。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使学生看到了前途和希望,还让学生感觉到班主任的公正。使用这种方法,要认真从后进生身上找到闪光点,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表扬时要恰如其分,不夸大其词,不轻描淡写。在肯定孩子优点、使孩子获得自信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单独谈心批评的方式引领他改正其他的甚至是严重的不足,以此让孩子变落后为上进。
5、暗示性批评护自尊
暗示性批评是指教师用语言、神态、人格等为暗示手段进行批评的一种方式。教师语言内容多为点拨提醒之类的话,主要适用于心细、敏感、自尊心强、能知错就改的学生。只要老师稍稍给予指责信号,略作点拨,他们就会立即改正错误。如我的课代表小雨品学兼优,敢于负责,在一节音乐课上,面对同学有说话现象,她突然大声训斥同学“闭上嘴”,当时把我也吓了一跳。为保护她的自尊,我当时用眼神和轻轻地摇头暗示她不要继续,没有当众制止批评她。课后,我在她到办公室送教具的时候单独教育她,作为班干部要树立自己的形象,同学说话有老师在的情况下,你不需要大声去训斥他们,自己不讲话做同学们的榜样就可以了;老师不在的情况下管理班级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大声教训人是很难奏效的,你不妨试着用跟同学们讲道理的方法看看有没有效果,小雨微笑着点点头。这样点到为止,即达到效果,又维护了孩子的自尊。
6、立功性批评有实效
小学生天生好动难免无意中犯错,许多的错误往往是自控力差造成的,不存在着什么“居心不良”和“故意伤害”。对这样的错误,讲多少道理,也往往是徒费口舌,教师不妨“罚”他做一件好事来弥补自己的过失。这种方法可消除犯错误学生的心理负担,还可以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往往使学生乐意接受。比如我校一位班主任一次抓到本班一个调皮捣蛋、在疯打闹严重的男生,他把别人的手都弄破出血了。班主任批评教育后,让他戴“罪”立“功”,安排了一个特殊身份,那就是“安检员”,让他在课间和午间负责检查学生的安全,去管理和制止追赶疯闹的同学,使同学们疯闹现象得到改善。这个孩子听说能当官管人,欣然接受,因为要管别人,他只能以身作则,首先自己不疯闹,这样不仅他的疯闹行为改善了,同时也管理其他同学不再疯打闹,班级整体疯闹现象大大减少了,他也因此得到了老师的喜爱和表扬。
中国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认为:“无批评的教育是伪教育,也是缺钙的教育。”确实,没有批评、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甚至是不负责任的教育。但教师教育学生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利用批评这一方式应以理解、信任、尊重、关怀、鼓励为基础,这样的批评才会走进孩子心灵,才能让学生欣然接受。愿所有教师和家长的批评都能具有温暖孩子心灵的力量,为暂时迷失的孩子校正方向,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奠基导航,温润孩子心灵,放飞未来希望!
(感谢“开心果儿”荐文育儿博客首页成功)http://s2/bmiddle/6e08659chb1c72a18e521&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