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角色

(2012-09-06 11:00:30)
标签:

文化

角色

 

 

我尊敬有加的一位中国近代史教授,他在生前曾经给我说过一件小事:在酷热的夏天,他喜欢赤脚穿凉鞋,后来,他当了大学的校长,就要穿了袜子再穿凉鞋了。而谢任以后呢,他又才可以随心所欲的赤脚穿凉鞋了。教授这话大有深意存焉我以为教授这话大有深意存焉。

我一下子就联想到电影《罗马假日》,赫本饰演的那个可爱的小公主,在意大利金碧辉煌的宫殿里,她身着落地长裙,众目睽睽之下,悄悄蹬掉那双高雅的鞋子,赤脚站在地上,整个人马上呈现出一副轻松愉快的模样。

两者似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就叫“角色规定”。意思是,一个人只要担当了一种角色,你的一言一行,就要符合这个角色的规定性。就像窦文涛说的,你平时嬉嬉笑笑,一旦摄像镜头对着你,你就必须立即换一副举止,换一副腔调。这一规定,就让人失去了人的本真,无论你是多么向往舒展你的自由奔放状态。其实,整个《罗马假日》的立意就在这里。赫本一旦逃脱上层的藩篱,你瞧瞧她的欢乐,她的自在,她的放肆……

你是上班族,就要拿出上班族的模样,中规中矩,不苟言笑,或者惟惟诺诺,或者道貌岸然。你要上电视呢,就要西装革履,稳重大方,抑扬顿挫,滴水不漏。你是外企的白领,就要略施粉黛,面带微笑,目不斜视,低声说话,就像英国绅士,喝汤也不能喝出声来。你是体育解说员呢,就要客观公正,收敛节制,回避激情,不偏不倚。(顺便说一句,这类面具戴久了,面具就会成为你的脸的一部分,要取下来,就困难了。)

角色规定的存在,不止中国有,不止当下有,它自有它存在的理由,要不它不会如此经久而不衰。不能否认的是,这也是人的普遍的、可悲的变异这也是人的普遍的、可悲的变异。此风现在还在看涨。为什么“作秀”这个词,如今的使用率如此居高不下?

《小说月报》的小说评奖,池莉的《有了快感你就喊》榜上有名。这个题目很好。当然,这句话并不是池莉的原创,她也是借用的。美国大兵打仗时,他们的背包上都有这句话。这些美国人,为什么把这句话留在出生入死的人的身边呢?这句话是多义的。冲锋陷阵,直到杀红了眼,个人生死置之度外,那不是人人都能体会的快感!在这个时候,人能不喊吗?能不把心里的痛快倾吐、发泄出来吗?人的快感不只在战场上人的快感不只在战场上,有了快感你就喊,这叫一吐为快!是一种境地!

《凤凰周刊》上还有池莉的一篇文章叫《生命是用来挥霍的》,这个题目也很洒脱、豪放。传达了一种生命的态度。池莉说,“挥”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动作,这动作简直就是洒脱轻盈果断大方的化身。大笔一挥,挥金如土,挥汗如雨,挥泪,挥师,都是绝顶豪放。“霍”,又是这样的迅速,闪电一般。我们,有几个人敢于挥霍生命呢?

《光明日报》出版社有一个叫徐晓的副总编,她最近出了一本书《半生为人》,写一个逝去时代的精神肖像。徐晓当年和北岛等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冒着危险,办了个准地下刊物《今天》。这在当时是有广泛影响的。徐晓后来被关进监狱,一关两年。这让我想起,那时候,我写信给在北大中文系读书的朋友,请他暑假回来时给我带一本来看看。因为这刊物是油印的,印数肯定不多,传不到边远的地区。这位朋友没回信,暑假回来见了我,压根儿不提这事。我这时才明白我找错了人。我完全明白,他是怕有“传播”的风险,怕被我连累。我没说什么。请了另外一个也在北大读书的朋友,他给我带来了。一看,精神为之一振。我还记的上面有江河、北岛、芒克一批有才华的年轻人的诗文。我很感激这位朋友,他让我茅塞顿开。我的这两个朋友,前者毕业回来,谋了个小官,惟惟诺诺,精于算计。他对契可夫的名言“好坏都不要叫出声来”极为推崇,让他有了快感也会在心里死死憋着,言行规范,小心谨慎,滴水不漏。其实,契可夫这话是说在写作上要避免激情顶点的描写。后来,他的官位艰难曲折而上。而后者,强调自我,快人快语,潇洒不拘,敢笑敢骂。他毕业后留在北京,做艺术研究工作,这是为人所羡慕的饭碗。92年,他却丢下这份工作下海了,在深圳世界之窗作艺术总监。生活如鱼得水,生命奔放在自由状态之中。

两位朋友个性迥然不同,也是人群中常见到的两类。人最为宝贵的是自由自在人,固然有选择道路的权力,而个性也有先天的基因,后天的塑造。而我以为,人最为宝贵的是自由自在,这需要我们勇于面对苦难。只要敢于面对苦难,又有什么好惧怕的呢?豪豪放放也一生,惟惟诺诺也一生;坦坦荡荡也一生,遮遮掩掩也一生坦坦荡荡也一生,遮遮掩掩也一生;坎坎坷坷也一生,顺顺当当也一生。要紧的是我们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放在什么位置上? 

而今,率真着的人似乎越来越少,而遮蔽着的人似乎越来越多。率真的人活得很流畅,遮蔽的人活得很枯涩;率真的人活得很坦然,遮蔽的人活得很小心;率真的人活得豪气,遮蔽的人活得窝囊。何必呢,人生短短几个秋,生命的质量不在时光。我们还是挥洒生命吧,有了快感你就喊,别憋着!

没有激情的民族,不会蹦跳的民族,那一定是生病了。

众多的生命,其实并不能依着生命的本质而舒展;舒展生命的对立面,是非生命或反生命的规则。生命与规则相比,孰轻孰重?是生命该就范于规则呢,还是生命的舒展才是最高规则?用哈姆雷特的语式来说,这是一个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微醺咸亨
后一篇:悬浮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