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8月12日
(2012-08-12 09:55:03)
标签:
文化 |
卢惠龙
如果说,阿根廷的探戈定义了风情;那么,巴黎的咖啡定义了温情。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夜晚,是舞者的天堂;巴黎塞纳河的左岸咖啡,飘逸着欢愉和忧伤……
蜿蜒的塞纳河右岸,凝聚了法兰西文化的象征:香榭丽舍大道、凯旋门、卢浮宫。左岸却抛弃了宫廷浮华,属于卓尔不群的作家、诗人和年轻人。
左岸咖啡的文案做得很得体、到位,而且个性。
“旅行的人
“我们都是旅人
这就是左岸咖啡不可动摇和置换的资本、骄傲。风临左岸,都是旅人。何止萧邦,何止西蒙•波娃
年轻人迷恋上了左岸咖啡,不只解放感官,是寻找咖啡里隐藏的浓烈的人文气息,从咖啡里寻找自己心理的缺口。他们像追捧村上春树优美的文字一样,追捧左岸的生活氛围。他们是这样表述的:“我喜欢雨天/
左岸咖啡馆里,环境清幽,弥漫了咖啡香醇。天花板、壁板、桌椅大都用柠檬木精制而成,淡黄优雅。这是左岸的一种基调。店主温文典雅,雍容的脸上,透露出满足。他们站在吧台后方,向每一个进来的客人颔首。忙碌而和善的侍者,托着镂花的银盘,干练优雅地穿梭。咖啡馆的墙壁上,悬挂了大小不一的油画、水粉、素描,据说还有真迹,让人误会进了一个画廊。丁香园改装后,装了落地大玻璃窗,空地成了花园,中间还有喷水池,绿意盎然,颇像帝苑、御花园,巴黎人很从容,在这样的氛围下忘记了时光的流逝。他们风趣地说,拿破仑还是一名年轻军官时,曾流连这里,因没钱买单而留下军帽做抵押。
朋友说,经营咖啡的利润率不在房地产之下,我未曾想过。左岸之风东进,却是事实。在上海街头,不时可见左岸咖啡和真锅咖啡的店标,从南京路、淮海路、延安路,至仙霞路、昭化路,浦东八佰伴,尽有。是啊,上海是东方巴黎呢,店里装潢典雅,咖啡机咖啡壶咖啡杯咖啡调羹,枫糖浆鲜奶油蛋卷玛德林香草粉,像那么回事,墙上有“正宗赝品”的油画,播放着耳熟的萨克斯曲子,还有可以上网的电脑,只是价格不菲,人烟稀少。这隐约是形似而神不似。有迁徙,就有变异,就有衰减,就有刷新。再有,上海人多数活得匆忙,来不及消停、雅兴。在徐家汇地铁站那里,还有星巴克咖啡出售,滚绿的星巴克,镶黑的西雅图……恕我浅薄,不知这是不是原本意义上的星巴克、西雅图?好在精明的上海人也忽略其香气、酸度与醇度了。
咖啡是一种饮品,喝咖啡是一种生活方式,它有不可阻挡的世界性。如同我们的茶和品茶方式,也飘洋过海一样。世界原本就不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不是这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