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国的最初印象

标签:
冷眼看世界 |
分类: 美国浮光掠影 |
审美疲劳,大家都深有体会。再美的景色,天天看,会感觉不到它的美。
一个人,你每天都看到,他是瘦了,胖了,高了,矮了,你会浑然不觉。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此身在山中”。古人对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诠释得十分贴切。
年初回国时,有人问偶美国印象如何,偶的回答很简单,“不知道”,“没感觉”,“麻木了”。是啊,日复一日地生活在美国,对周围的一切都是熟视无睹,见惯不怪,能说出什么道道呢?
日前,偶有机会refresh (刷新)了美国印象,全凭借他人的眼光。
偶接待了一位来自北京的小伙子。小伙子第一次出国,连著名的纽约曼哈顿也不甚了了,对美国没有什么先入为主的概念。
偶到机场接机,陪他购物,度过他接触美国社会的最初几天。小伙子对美国的反应和看法,很有意思。
从机场出来,行车经过哈得逊河畔,与曼哈顿隔河相望。
天已黑,曼哈顿连片的高楼,已是灯火璀璨。万家灯火,似天上的银河的星星,洒落在人间。当这美丽的一幕展现眼前,小伙子坐不住了,连声赞叹,“真美!
在不同的商店里转悠购物,小伙子依然惊叹连连。“物价真便宜”,“这里的生活就是我梦想中的生活”。与北京相比,纽约大都会地区的日常用品价格(虽然,物价在美国属于翘楚之列)居然便宜一大截,从吃的,穿的,用的,直到汽油的价格,绝大多数的物品都是如此。直观的比较,小伙子有这样的印象。算上收入的差距,对平民百姓来说,美国的生活更显富足。但是,我们“开导”小伙子,别忘了,在美国开支的大头在房屋,医疗,保险,各项税务;更不用说高昂的服务费用。样样都自己动手,是便宜。
部分大商店,超市,除了有“收银”员外,还有“Self Service”(自我服务)收费站。商店都是开架销售,自己挑选物品。如不嫌麻烦,愿自己动手,可以自己缴费(偶特喜欢)。自己把一件件商品扫描,最后刷卡(也可以把现金塞进机器,机器会自动找赎)。小伙子连连称赞,这需要顾客有诚实的素质,在国内不可思议。容不易把没扫描的东西混过关?其实,这自我服务站背后是有高科技支撑的。每件东西扫描后都需放在一平台。该平台实际上是一个精确度非常高的秤,背后有计算机管理系统支持。计算机把平台上物品的重量与数据库储存的资料比较,就知道是否有没扫描的东西东西混在其中。如有,机器会发声提示,“请把最后放入的东西拿掉”。嘿嘿!做坏事?周围的人都知道了!要把整个商店几千,几万种不同的物品精确重量输入电脑系统,那是一件十分庞杂的系统工程。
小伙子观察还挺细。他发现各家的门锁太简单,与国内的比较,简直是小儿科,挺担心住家安全的。这些锁,国内的盗贼几秒钟就可把门打开。但,这反映出地区的治安状态,人们不需要用象国内的道道防盗门,防盗锁那么繁琐的防备。说实在的,我们的邻居经常有网购的物品邮包,从朝到晚地摆在家门口外面,有时甚至过夜,也没见丢失过。算不算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境地呢?当然,入屋盗窃还是有的,但发生率很低。此情此景,又是一阵感叹。
小伙子还说,这里的人开车很猛,车速快。偶说,“不会啊”。偶问,“你在北京开车速度多少”?“80公里”。“那北京的车速比这里还快。”。实际上,美国市内街道上的车速一般不超过60公里。只不过与北京相比,这里的路较窄,人行道与机动车道间没有非机动车道相隔,汽车贴身飞驰而过所带来的错觉而已。
相处几天,使偶认识许多自己久居此地而没意识到的东西,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