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子弹飞》惨遭滑铁卢
(2011-01-18 12:55:29)
标签:
杂谈 |
分类: 奇谈怪论 |
时下,贺岁片《让子弹飞》在大陆凯歌高奏,气势如虹,票房长红,早已突破六亿元人民币大关。各方评论赞誉有加,成为国产电影之“牛”片之一。
我等在远在米国之人,竟也被这狂潮卷及。
大屏幕还没能看,还是有办法看小屏幕嘀。只要有钱赚,生意总有人做嘀。唐人街各式音像销售摊点,《让子弹飞》的DVD 卖得不亦乐乎。至于来源如何,正版盗版,买卖双方都不考究,一方是养家糊口,另一方是先睹为快。
斥“巨资”购得一碟。家中,60后就禁不住要马上将它放进机器Play。 我说,且慢,等上90后再一起欣赏。他没少和我们一起看各种中国大陆电影及电视剧。如雷灌耳的牛片,岂容他错过与我们共乐的机会?
三人坐定,定睛注视屏幕,生怕错过精彩一瞬。
没几分钟,质疑声就冒头。随着时间推移,质疑声依然不绝。
才二十分钟,90后说声“拜拜”,离座奔他的电脑去了。那里更有吸引力。
三十分钟过后,60后也沉不住气了,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 她也拂袖而去。
剩下我独自一人让子弹继续飞。
甚是意外,如日中天的《让子弹飞》,在我们小家庭惨遭滑铁卢!
质疑声声,浓缩成关键词,有这么几个:血腥,暴力,变态,闹,表演太夸张,虚假,混乱,无聊,粗野,荒诞,无厘头。
到底怎么啦?
是我们不理解剧情,对国情的不了解,无法理解其中的深奥玄理及幽默?
是我们太古板,不能与时共进,不能接受新的表演形式?
是中美文化的差异,长期留美的潜移默化使审美标准的变更,以及社会价值评判的标准变化,使我们难以接受这样的表演?
无独有偶,联想到数年前,头号小品王赵本山在纽约的演出也是惨遭滑铁卢,华人社区的舆论骂声一片,对节目题材及表演的低俗,变态,大加鞭挞。当然,事后在网上了解到赵氏回国后,报喜不报忧,依然大谈赴美演出的成功,而且,暗示纽约的观众水平低,没层次。 但,公道自有人心。
第二天聊天时,90后洋洋得意地说,“怎么样,还是我推荐的影片好看吧?”
也是碰巧,在元旦的前夜,在90后的推荐下,我们一起去电影院看了一部美国的贺岁片,中文片名译成《大地惊雷》,英文片名 “True Grit”,传统的美国好莱坞西部牛仔片。
想想,也可以说《让子弹飞》是大陆的西部牛仔片。事实上,片中充满了牛仔的气息。姜文有不少刻意模仿好莱坞牛仔片的痕迹。
只是,此牛仔片与彼牛仔片,此贺岁片与彼贺岁片,怎么都觉得档次有差距,特别是价值取向及社会效果的差距。表现血腥,暴力,粗野等等,还是要有分寸的。
文艺作品要注意到它的社会效果!就算是好莱坞,也有他们的价值指引原则,不是单纯的镜头感官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