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情随笔】  别不拿“月子后遗症”当回事!

(2010-11-16 09:49:39)
标签:

育儿

分类: ♫~*.阿阅的成长博文.*~♫

最近看到很多时尚辣妈挑战月子,甚至不坐月子的事,我觉得实在没这个必要!不要拿自己的身体来挑战可怕的后遗症。月子一定要坐,而且要坐好,别不拿“月子后遗症”当回事!

 

讲一个真实的例子吧。这也是我月子期间熬不住的时候,婆婆常挂在嘴边上的一件事。我婆婆家是农村的,她们村里的妇联主任就是深受月子后遗症的残害,才四十多岁就撒手人寰了。听我婆婆说那时候村里的领导很看重她,想要提携她做妇联主任,可那会她正好生完孩子,可能是她太看重自己的政治前途了,为了在考察期间好好表现,生完孩子只休息了几天就去田间劳作,后来虽然如愿做了妇联主任,但却落下了可怕的月子后遗症:全身风湿性关节炎。后来病痛很严重的时候全身都是肿的,四十多岁就走了。大家都为她感到惋惜。

 

我婆婆也是。月子期间没坐好,留下了一些后遗症,不过她的月子后遗症相对而言要轻很多。她生了俩儿子,养大儿子(也就是我LG)的时候是冬天,很冷,农村嘛,没有什么取暖器之类的,也没有穿包脚后跟的棉鞋,穿的就是普通的棉拖,后来脚后跟就开裂了;养小儿子的时候是夏天,很热,她就睡凉席了,结果后来一到天冷的时候,手臂就酸痛。她经常说年轻的时候没感觉,现在上了年纪,就这也不舒服那也不舒服了!

 

我觉得坐月子这个中国人的传统,之所以能世代传承,肯定是有它的道理所在!就拿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吧,按说我的身体应该是很棒的,可生产完后,我连走路都走不稳,而且身体虚得很,加上伤口的痛,我在医院足足躺了三天才能活动。后来想去看宝宝游泳的,才站了15分钟就支持不住,打道回府了。在家休养的那段时间,头半个月基本是只要一动或者吃东西就会满身大汗,婆婆说这是身体虚,我估计是我孕期体内水分积聚太多,现在要逐步把它排掉吧!我真是难以想象那些刚生完孩子几天就能抱着宝宝外出购物、散步,一两个星期就可以开始工作,还吃冰欺凌之类的是怎么做到的?!宝宝刚出生那么小那么软,眼睛都没睁开,怎样抱出去玩?难以想象!现在在医院顺产的,十之八九,医生都会给侧切,我连睡觉翻身伤口都疼,别说去逛街了,剖腹产的就更麻烦了,据说要在医院躺7天呢,伤口护理比顺产的要疼多了。难道国外的女人这么强?当然也不排除有,但我估计应该是极少数吧!我们总不能以偏概全把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全扔掉,拿自己的身体健康不当回事吧?


   我们要把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去其糟粕,用其精华!月子要坐,要科学地坐!

 

夏天坐月子,不能把房屋门窗紧闭,不能把自己全身上下捂得严严实实!这样恐怕首先得中暑了!但传统月子认为产妇刚生完孩子,气血两虚,筋骨松弛,此时见风,容易引起关节酸痛等病痛也是没错的!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就是把窗户打开,形成对流风,而产妇则呆在可以避开对流风的地方就可以了,这样既让家里空气清新,也不会让产妇热得难受。风扇也是可以开的,不对着产妇吹,对着墙壁吹,利用墙壁的反射,也是可以的。

 

月子期间不能像传统的那样,老是躺在床上大吃大喝,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多下床走走。产妇气血两虚,这期间是需要补得。可是补也得有个度。不然月子后落个肥胖的身材就不划算了!生产前一天我称了自己的体重,那时达到了170斤,整个孕期我的体重涨了有50多斤,按医生的话,整个孕期体重增长超过12.5公斤,就是属于超标了,于是就严重怀疑我是否患了妊娠糖尿病,还好我之前每次孕检都有认真去做,根本就没有患什么妊娠糖尿病!一切指标都正常得不得了,除了体重。产完第二天我又称了体重,还有76公斤。可是月子后,我的体重降到了65公斤。现在基本恢复到了孕前状态。整个月子期间,我每天吃得不多,但也不少,基本是以喝汤为主,因为要母乳喂养宝宝。一般一顿喝一个中碗的汤加上一些绿色的蔬菜,配上一点点米饭就可以了。鲫鱼汤是喝得最多的,花生猪蹄汤,排骨汤都有喝,但是基本不进行大补!现在我身体棒得很,而且也没有落下肥胖病!

 

月子期间婆婆不让看电视更不让玩电脑。说对眼睛不好,以后眼睛会迎风就流泪的。我就改听音乐了。婆婆还不让刷牙,我LG就不同意啦,说不刷牙多难受啊,冷水不行,可以用温水刷嘛,有人说用温水刷牙会引起口腔异味,我不觉得,因为我不仅用温水刷牙,我还会刷舌头,很多时候舌头比牙齿脏多了,到现在我也没有引起任何口腔异味的问题啊!其实时间过得很快的,一个月一眨眼就过去了,能用一个月的忍耐换得后半辈子的舒服,何乐而不为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