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纯营养师
李纯营养师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85
  • 关注人气:20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如何成为合格的奶牛(翻译:如何做到纯母乳喂养)

(2016-08-26 16:30:09)
标签:

杂谈

北京营养师俱乐部-营养科-营养师 李纯


       
        很多网友对我奶水足、纯母乳喂养表示羡慕,为自己奶水不足而着急,也有很多妈妈给宝宝混合喂养,有的甚至是纯配方奶粉喂养。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成为合格的奶牛。


        首先纠正一个概念,纯母乳喂养就是除了母乳以外不添加任何食物,包括水。当然,一些必要的补充剂(如维生素D)和在医生指导下的药物除外。


        身边很多新晋妈妈,这里我们主要说一下宝宝不是纯母乳喂养的。总结一下原因有四点:

       1、出生后立刻喂配方奶粉。宝宝的第一口奶特别重要,味道决定了她后期对奶粉或母乳的选择。当然,也有一些宝宝并不受第一口奶的影响。宝宝生下来不要因为担心低血糖就立刻喂奶粉,除非A.宝宝在你下奶前饿哭;B.早产儿;C.妈妈孕期有妊娠糖尿病;D.低体重儿(后三种情况需要及时监控血糖,血糖低于2.6),否则不建议添加奶粉。

       2、觉得自己奶水不足,给宝宝加配方粉。刚出奶的几天奶水确实少,不过坚持让宝宝吸,保证吸吮的姿势正确,慢慢就会增多。一些爷爷奶奶会担心孩子吃不饱,不仅在精神上摧残你(我就经历过:奶水不够吧,饿着我孙女,吃奶粉吧!),还会身体力行给宝宝加奶粉。有的妈妈因对自己没信心也会主动添加。

       3、剖宫产。剖宫产理论上不会影响纯母乳喂养,做到及时吸吮和充足的支持(有时需要家人协助将孩子抱到另一次哺乳)是没问题的。但我身边的剖宫产妈妈(从去年10月到目前有5个)都是混合喂养,无一例外。从纯母乳喂养率来说,剖腹产是低于顺产的。

       4、黄疸或感冒等停母乳。新妈妈对宝宝的护理异常小心,宝宝生理性黄疸时,一些医生会建议妈妈停母乳,在这段时间用奶粉代替。妈妈感冒了担心传染给宝宝,也会停掉母乳。如果这几天妈妈不及时挤奶,泌乳量会减少;宝宝一旦习惯了用奶瓶吃了配方奶粉,再吃母乳也会困难很多。其实,生理性黄疸和妈妈感冒都无需停母乳,这里就不赘述原因了(可以写成一篇文章了),这两种情况我都经历过,都没有断过母乳。


        如何成为合格的奶牛?

        每个健康女性都具备正常的泌乳功能,所以一定要对自己有自信。

        1、产前专业的母乳喂养培训,产后及时的科学指导。我在妇幼保健院产检时每周都有免费的孕妇课堂,听过一堂纯母乳喂养的讲座,特别有帮助(如果建档医院没有此项福利,可多看看微博)。产后医生和护士每天都会检查喂奶姿势并进行指导,受益匪浅。如果医生或护士不提醒,宝妈嘴巴勤快点,主动咨询,不要因为不好意思就不懂装懂了。

        2、产后尽早母婴接触。产后30分钟就可让宝宝吸吮,即使没有奶水也要坚持让宝宝吸吮,肌肤接触;如产后母婴分离,妈妈需要在6小时内开始挤奶(建议购买电动吸奶)。

        3、很多妈妈是在产后2-3天下奶。可能在你下奶前,宝宝就被饿哭。妈妈可求助医护人员用小杯子帮忙喂配方奶粉。如用奶瓶喂奶粉,宝宝很可能会拒绝吸吮乳头。初期奶水少且难吸吮,奶嘴好吸,容易造成乳头错觉而拒绝母乳。

        4、多喝水和其他液体。其他液体可以是牛奶、豆浆、粥、汤等。母乳中80%以上是水,所以充足的原料对于产奶很重要。

       5、充足的睡眠。新生儿尿得多拉得多(这里宝爸要主动承担起换尿布或纸尿裤的任务),晚上也需要喂夜奶,妈妈经常休息不好。本身身体还在恢复中,再休息不足,影响泌乳。建议白天趁着宝宝睡觉也一起休息。

       6、良好的心情。一些产妇会有产后抑郁的情况出现,家人一定要多担待并适当地开导。有条件的话,可以请月嫂或者尽量让亲妈来照顾。两代人对于孩子的照顾多多少少会有分歧,婆婆有时并不好直接沟通,而亲妈相对来说担待一些。包括坐月子吃饭的问题等等,这些家庭琐事即使不抑郁也会让心里不痛快。如果是婆婆照顾月子,宝爸的角色很重要,一定要处理好婆媳关系。


       虽然母乳是宝宝最好的食物,但如果你已经给宝宝添加了奶粉或宝宝是喝奶粉长大的,就不必对给宝宝添加配方奶粉耿耿于怀,只要宝宝健健康康就是当妈的最终目标。



作者:李纯

新浪微博:@李纯营养师

商业转载、合作需联系作者,微博私信即可


简介:初为人母,宝宝2M ,营养师、健康管理师、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理事,育儿与健康杂志科普撰稿人,很高兴与大家分享宝贝成长的点点滴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