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胡惠闵教授报告:《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设计中的问题思考》
(2017-12-16 22:34:44)
标签:
胡惠闵学生经验以学定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
分类: 讲座报告 |
2017年12月16日上午,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胡惠闵教授在成都七中作了一场报告,主要观点和学习感悟如下:
这样的问题是否存在?——以追求分数为借口忽视对课堂教学基本特征研究。这需要变革教学的常理、常识、常规,以专业的方式推进教学改革。
(感悟:你是否认为人类的学习是有规律的?我坚信是有的,只是很多规律我们并没有清楚准确地认识到,或者认识到了,但没有按规律来教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智商影响的只是学习的速度。
“笨鸟先飞”说的是哪个学习环节?说的是预习环节。
教学法有一个原则是“渐进”。要研究清楚,哪些环节需要重复,哪些环节并不需要重复。
(感悟: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并不是随时发生的,而是在学习的1小时之内。那么这就让我们明白,课堂小结是非常重要的,而这往往被善于“讲”而缺乏掌控力的老师所忽略。当然,这个“小结”不是简单的老师来小结,也不是少部分学生来小结,而是所有学生一起来小结,因为“遗忘”是发生在每一个学生身上的。中国的教学改革,往往是“东风压倒西风”,在提出好的教育理论时,也把原来好的教育理论抛弃了,就如同鲁迅先生说的:“在往外泼洗澡水时,连同坐在浴盆中的婴儿一齐倒掉”(《拿来主义》)因此要注意坚守常理、常识、常规。)
一、有待回归的教学法
古德莱德(John Goodlad):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教师理解的课程;实行的课程;学生经验课程。
(感悟:1、集体备课也有风险。原来是“错一个”,集体备课有可能“错一窝”。因此,集体备课中学术引领者的水平很重要,同时学校也要注意不要刻板执行教学同步,鼓励教师要有自己的教育理解和教学方法,防止教师个人理解的课程被集体理解的课程所淹没和压抑。2、教师是国家课程转化为学生课程的桥梁和中介,教师对课程的理解程度、认可程度和实施程度决定了学生课程的高度。)
教学实践与指导的基础:原理——教学法——方法
教学法是教师将自己理解转化为学生获得所要依循的法则。
我们国家一方面理论研究成果丰富,流派不断涌现,另一方面教育实践墨守成规。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感悟:所有的经验都来自特定的情境,经验迁移的前提是情境相似,生搬硬套就会水土不服。)
* 以导入为例
传统教学对导入的理解:学习新知识发生困难时,需要有铺垫,需要研究的是新课的难点在哪?如果新课无难点也就无所谓导入。
新教育对导入的理解:一是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另一是怎样激发学习动机。
新旧知识的联系主要是指向的是新知识,需要排除无关的因素:一知半解的新知识是不需要导入。
学习动机的激发,一是习以为常的东西通过换个角度却变成了新颖的东西,二是通过问题来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教学设计与学生经验
* 三个问题:
用什么方法来获取学生经验的信息?
学生经验的信息有哪些?
如何以学生经验来定教?
课堂教学是高度生成的,有很多不可预料的。
教师与教师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自我反思和自我调节上。教师自我反思意识强,才善于教学生成。
* 学生经验课程观察视角
教师:个人经验、先备知识、知识表达方式
实行课程:学习内容后:内容、知识点等;学习过程中:文本、图片、教师语言、学生意见等;预设目标与程序:学生实际把握程度。
学生:学生的提问与问题回答;学生作业、试卷;学生不经意间所表达的观点。
(感悟:“以学定教”意味着教师的“眼睛”很重要,当学生的经验与你不期而遇和邂逅而来的时候,你能否敏锐感知和及时把握?教师要不断地收集这些现象,区分是个人经验还是类属经验,从而针对性处理。与)
*已有学生经验的认识
教师:表达方式的误解;个人经验的局限;前备知识的局限。
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的迁移;文本的倾向的暗示;概念与知识理解的片面性。
(感悟:“举一反三”,哪个环节更重要?很多老师放在“反”上面,其实更重要的是在“举”,如果“举”的“一”不够典型和新颖,没有建立在学生经验上,学生难以理解和应用,自然也就“反”不过来。)
举例:关于一节小学数学课的“小数点移动”(感悟:儿童的思维方式与成人的思维方式不同。)
* 基于学生经验的教学思路
教师课前要思考:我想达到什么什么目标?我想通过什么达到目标?我为什么认为这样可以达到目标?
课中要思考:我从学生身上观察到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让我知道了什么?这些知识对我意味着什么?
课后要思考:我的教学过程多大程度上实现了目标?我依据什么这样认为?教学过程进行了
(感悟:和老师交流,问他:“你为什么这样教?”教师往往会答问:“我上次听别人上公开课就是这样讲的!效不错。”或者“集体备课时大家这样建议的!”前者缺乏学生经验意识,后者缺乏自我教学理解。)
三、教学设计与教学目标
教师教学的问题:有进度意识无目标意识;有内容意识无目标意识;有任务意识无目标意识
1、教学目标的确定:课程目标体系图
2、基于目标进行教学设计的思路
很多老师的“教学设计”其实不是“教学设计”,而是“教学流程”。完整的“教学设计”应该包括教学环节、预达成的目标、学习资源/内容、教与学的方式、检测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