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读书笔记

(2017-02-06 12:50:08)
标签:

陶行知

生活即教育

生活教育

今日之生活

今日之学校

分类: 读书笔记

本文是1930116日陶行知在全国乡村教师讨论会上的演讲,原载于19303月《乡村教师》第9期。

陶行知将杜威的“教育即生活”(Education of life)的理论“翻了半个筋斗”152,改为“生活即教育”。

1、“什么是生活?有生命的东西,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已的就是生活。”152

2、“是生活就是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152

3、“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152

4、“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153

5、“是那样的生活,就是那样的教育。”153

感悟:孩子过什么样的生活很重要,他在生活之中不知不觉得接受相应的教育。因此,教育就不仅仅是学校教育了,他经历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都是教育。

6、陶行知强调“社会即学校”,是对“学校即社会”的“翻了半个筋斗”。为什么要作此改变?陶行知强调“整个社会活动,就是我们教育的范围,不消谈什么联络,而他的血脉是自然流通的。”153-154

6、陶行知也反对“学校社会化”的观点,“学校社会化”意味着学校就不是社会的,因此要“化”。“学校即社会”就说明“我们的学校就是社会们还要设么社会化呢?”154

7、“要先能做到‘社会即学校’,然后才能讲‘学校即社会’;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然后才能讲到‘教育即生活’。要这样的学校才是学校,这样的教育才是教育。”154

8、“中国从前的旧文化,是上了脚镣手铐的。分析起来,就是天理与人欲,以天理压迫人欲,做的事无论怎样,总要以天理为第一要件。”155-156

9、陶行知反对中国旧文化中“以天理来压迫人欲”的做法,提出“在生活及教育的原则之下,人欲是有地位的”,因此“主张生活教育,就是要用教育的力量,来达民之情,遂民之欲,把天理与人欲打成一片”。156

10、对于“礼教”,陶行知主张要一分为二,“礼是养生的,那是与生活即教育相同的。这种礼,我们不惟不打到,并且表示欢迎。假若是害生之礼,那就是要把人加上脚镣手铐,那是与我们有冲突的,我们非打到不可。因为生活即教育是要解放人类的。”156

感悟:这让我想到《弟子规》,有的人主张不要让孩子学习,里面有压制人束缚人的旧礼规就礼教,陶行知已给出了很好的处理办法。对中国的旧文化,要采取鲁迅先生的“扬弃”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要一味排斥,也不要全盘接受。

11、陶行知认为“把小孩子看成小大人,以为大人能做的事小孩也能做”的观点是不对的,“我们主张生活即教育,要是儿童的生活才是儿童的教育,要从成人的残酷里把儿童解放出来。”156

感悟:站在儿童视角看儿童,而不是站在成人视角看儿童。既不要“看不起孩子”,以为孩子小,不懂事,而包办代替,使得孩子失去独立锻炼的机会。也不要“把小孩子看成小大人”,使得教育揠苗助长,儿童失去了儿童本有的生活。

12、陶行知强调走出传统的“书本教育”,即“以书本为教育,学生只是读书,教师只是教书”,强调“书不过是一种工具罢了。书是不可以死读的,但是不能不用。”156

13、陶行知反对德国的“以文化做中心的教育”,“它的结果是造成洋八股”。文化虽然是人类创造出来的宝贵之物,“但它也不过是一种工具而已,不能拿做我们教育的中心”,“文化是生活的工具,它是有它的地位的。我们不惟不反对,而且表示欢迎。欢迎它来做什么呢?就是满足我们生活的需要。”157

14、“我们是现代的人,要过现代的生活,就是要受现代的教育。不要过从前的生活,也不要过未来的生活。若是过从前的生活,就是落伍;若要过未来的生活,就要与人群隔离。以前有一部书叫《明日之学校》,大家一味很时髦的,讲得很熟的。我希望乡村教师,要办今日之学校,不要办明日之学校。。”159

感悟:教育,要向农业一样守时节,不能超越儿童成长的阶段性,如幼儿园小学化,小学初中化都是不好的,“办今日之学校,使小学生过今日之生活,受今日之教育”。

——陶行知.陶行知教育名篇[M].方明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