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答朱端琰之问》读书笔记
(2017-02-01 11:40:20)
标签:
陶行知答朱端琰之问教育是社会经验之改造接知如接枝教学做合一便是生活 |
分类: 读书笔记 |
本文原载于1929年1月《乡教丛讯》第3卷第1期。陶行知对朱端琰的问题分为15个方面进行逐一回应,紧密围绕“教学做合一”这个核心,内容十分丰富,涵盖话题很广,如“如何可以了解哥伦布探获新大陆的故事?”“要明白火星是否要到火星里去?”等有趣的话题。
1、“‘做’字在晓庄有个特别定义。这定义便是在劳力上劳心。单纯的劳力,只是蛮干,不能算做;单纯的劳心,只是空想,也不能算做;真正的做只是在劳力上劳心。”140
2、“我们主张教学做是一件事的三方面:对事说是做,对自己之进步说是学,对别人的影响说是教。”141
3、 面对朱端琰的疑惑,“以实际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否能够顾到人生的全部?” 陶行知学生回答道:“教学做有一个公共的中心,这‘中心’就是事,就是实际生活”,“实际生活便是人生的一切”,以实际生活为中心是能够鼓捣人生的全部。142
3、陶行知强调,“与其说‘教育是社会经验之传递’,不如说‘教育是社会经验之改造’”,这样社会才不会“缺少进步的动力”。143
4、陶行知强调“接知如接枝”,“我们必须有从自己经验里发生出来的知识做根,然后别人的相类的经验才能接得上去。”“人类全体的经验虽和个人经验有些分别,但是我们必须有个人经验作基础,然后才能了解或运用人类全体的经验。”143
5、陶行知借用孔子所说的“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以及荀子所说的“以一知万”的观点,强调“以个人的经验来吸收人类全体的经验”的依据,“无论他是一隅三反,或是以一知万,那个‘一’是一切知识的起点。有了这个‘一’,才能收‘三反’、‘知万’之效。”143
6、“我们可以说‘做便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我们也可以说‘教学做合一便是生活’。倘若我们赞成‘生活即教育’的主张,那么,生活教育必是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内之教与学,必是以做为中心。”148
感悟:陶行知先生对学生的提问十分耐心,循循善诱,并用生动有趣的比喻来深入浅出的讲解,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陶行知.陶行知教育名篇[M].方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