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陶行知《“伪知识”阶级》读书笔记

(2017-01-30 21:20:46)
标签:

陶行知

“伪知识”阶级

接知如接枝

真知识

伪知识

分类: 读书笔记

本文原载于19284月《中国教育改造》。

陶行知不承认有“知识阶级”的存在,因为“智慧是渐渐的相差,所以真知灼见也是渐渐相差。智慧既无阶级,真知识也就没有阶级”121。他之所以反对把“知识阶级”单独抽象划分出来,是担心“知识阶级”脱离人民大众,而沦为“伪知识阶级”。他承认有“伪知识阶级”的存在,“不是从经验里发生出来的知识便是伪知识”122,“伪知识阶级”就是靠“伪知识”吃饭的。陶行知反对“伪知识阶级”,不承认“知识阶级”的存在,就是认识到“二十世纪后的世界属于努力探获真知识的民族”130,我们要追求“真知识”,“在劳心上劳力”131,个人防止成为书呆子,民族防止“衰弱以至于灭亡”130.

1、“智慧是生成的,知识是学来的”。120

感悟:知识不是智慧,在实践中运用知识才能转识成智!

2、“知识有真有伪。思想与行为结合而产生的知识是真知识,真知识的根是安在经验里的。从经验里发芽抽条开花结果的是真知灼见,真知灼见是跟着智慧走的。”121

感悟:“接知如接枝”,陶行知先生这个比喻很贴切。

3、“不是从经验里发生出来的知识便是伪知识。”122

4、“我只是说真知识的根是要安在经验里,没有说样样知识都要从自己的经验上得来。假使我们抹煞别人经验里所发生的知识而不去运用,那真可算是世界第一个大呆子。”122

5、“如果把别人的经验发生之知识接到我们从自己经验所发生之知识之上去,那么,我们的知识必可格外扩充,生活必可格外丰富。我们要有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可以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体部分。这样以来,别人的知识在我们的经验里活着,我们的经验也就生长到别人知识里去开花结果。”122

感悟:陶行知先生并不否决“间接知识”的重要性,而是强调学习间接知识也必须以自身经验为根基,用自己的经验来“化”间接经验为自己的经验,丰富和生长自己的经验。这个观点与杜威的“教育即经验的改组和改造”非常融合。

6、“经验比如准备金,文字比如钞票。钞票是准备金的代表,好比文字是经验的代表。银行要想正经生意必须根据准备金去发行钞票。钞票是不可滥发的。滥发钞票,钞票便不值钱;滥写文字,文字也不值钱。”123

7、“只有从经验里发生出来的文字才是真的文字只是。凡不是从经验里发生出来的文字都是伪的文字知识。”125

感悟:不是从自己的经验出发的文字就是垃圾,用陶行知先生的话来说就是“只是为‘惜字炉’继续不断的制造燃料”而已。读那么多书,不能用,也是白读。写那么多文章,不用于改进时间,也是白写。这对于我而言,是十分中肯的警告。

8、“天下最厉害的无过于天才得到了真知识”。125

9、“我们应当明白,书只是一种工具,和锯子、锄头是一样的性质,都是给人用的。我们与其说‘读书’不如说‘用书’。”129

感悟:“尽信书不如无书”,书仅仅是一种工具,一种获取间接知识的工具,一种引发我们思考的媒介,做不到这一点,不如不读书。

10、“我们应当痛下四个决心:一、从今以后,我们应当放弃一切固有的伪知识;二、从今以后,我们应当拒绝承受一切新来的伪知识;三、从今以后,我们应当制止自己不再把伪知识传与后辈;四、从今以后,我们应当陪着后起的青年共同努力去探真知识的泉源。”130

感悟:如果教师的教学,不能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思索和对实践的改进,那么,是不是在传授“伪知识”呢?然而,这些知识却是真真切切的“真知识”?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根子在于老师的教学法,没有按照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去实施,因而发生了变化。

11、“以做‘读书’人或‘读书’先生为最可耻,是走向生路的第三步。”131

12、“凡是手到心到——在劳力上劳心,便是骑着千里驹在生路上飞跑了。”131

——陶行知.陶行知教育名篇[M].方明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