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0,106
  • 关注人气:4,92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摘】《李燕聊齐白石》

(2016-12-26 18:51:02)
标签:

杂谈


https://img3.doubanio.com/view/note/large/public/p39641525.jpg



徐德亮(以下简称徐):您跟齐先生生命的交集大概有十四年的时间,您上齐先生家去得多吗?


李燕(以下简称李):我很有幸跟师爷见过面,但是我去的次数并不多。因为那时候我太小了,可能会给人家老先生裹乱,所以我父亲不愿老带着我去。但是我父亲经常说到老先生的事情。那个时候我父亲经常讲,白石老人挺不容易的,为什么呢?他要维持一大家子的生活,而且他的画卖得并不贵。他不像现在有些画家炒作,多少多少万一平尺。他很朴实,该多少就是多少,他的画卖得并不贵。他又要靠画养活一大家子人,所以他高产。白石老人一直到晚年,都是从早上起来就画,除了吃饭时间,一画画一天,就是在中间,大约上午十点钟的时候,养养神,吃完晚饭又画。他晚上画画,点起六根洋蜡。那时候老先生还不敢装电灯,他说怕把雷公给引下来。齐家一直到很晚才装电灯,开始晚上都是点六根洋蜡照明。为什么叫“洋蜡”呢?那时候中国连蜡都不会生产,得靠进口,所以叫洋蜡。不像现在全世界过圣诞节点的都是中国蜡。当然点洋蜡可不便宜,那为什么点六根蜡呢?六根蜡点起来没有影子,好画。如果今天晚上不画画,就是写点什么,那洋蜡一根不点,就一个煤油灯,捻出一根儿捻儿来,就靠那么一点儿亮写。老先生生活极俭朴。


徐:这六根蜡就是绕圈点?就跟无影灯似的?


李:左右一边三根。这样一天产量高。我父亲说:“我在那儿,老先生也是习惯示范教学,他不藏私,就当着学生面画,所以我也就不宜多问话。”往往什么时候提问题呢?老先生画了两三张,挂在墙上了——每回往墙上挂,那是我父亲的事——老先生坐在那儿自己看,这个时候我父亲提点儿问题,老先生有所解答,前提也是千万别干扰老人家挣饭钱。天下最俗的莫过于挣钱吃饭,但是没有这个俗养不起雅来,这是很实际的问题。但是齐老先生对弟子确实一点不保守,甚至是秘方,他指着吃饭的,应该是密不传人的一些配方,对于像自己的很看重的弟子他绝不保密。


https://img1.doubanio.com/view/note/large/public/p39641518.jpg


徐:您举个例子?


李:有一回我父亲看一个老前辈的画展,有人用的墨是积墨法,黑上加黑,黑上再加黑,一层一层的积墨。可是这黑到一定程度了,这墨就发亮了,一亮成皮鞋油了,就不黑了。这可怎么画呢?我父亲就问老前辈:“老先生,您这个黑中黑,不发亮,透着深,这么有层次,您的墨是怎么用的?”老前辈就说:“这不难啊,功到自然成啊!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好好练。”我父亲一听这个,明白了,那就是人家不愿意说。因为世界上真理和废话就隔一层窗户纸,但是真理永远不是废话,废话也不是真理。比如我教导你,德亮,你要知道,吃饱了不饿。这就是废话,说相声可以,但生活里不能有这个。这层窗户纸人家不肯捅破。等到了齐老先生那儿去,我父亲就问:“老师,这个墨,黑中黑不发亮,像老师你的黑蝴蝶,画得黑得像长了绒儿似的,真好,一衬翅膀旁边儿的白花儿,显得花儿特白,墨特黑,这个墨怎么使?”白石老人用的墨,墨本身并不讲究,就是龙翔凤舞牌的墨。说实在的,当时那个墨挺便宜的,就是杂烟儿墨,账房先生写账、当铺先生都使那墨,并不是什么特别名贵的贡墨,不是这样的。


徐:我听另外一个画家跟我聊,他小时候学画,他是外地的,和北京的画家学,那时候得函授,还得特地跟他买齐家的纸齐家的墨,说是要不然出不来齐家的效果。


李:这个事另说了,咱们也不好评论。就说齐老先生吧。白石老人当时就把秘方告诉我父亲了。他说这个墨不可轻易用,全是黑的就不黑了,关键的地方该黑的才必须得黑。像蝴蝶身上带着这种绒,黑蝴蝶,不知道大家见过没有,放在放大镜底下是鳞片,但是把光全吸收了,不反光,所以看着就特别的黑。白石老人就把配方说了。怎么怎么调,用的时候单用一个小砚台研,就这地方用,别处别用,都黑就都不黑了。

一般来说不说这个,白石老人一般说这种秘方的时候都有这么一句话:“我难,你不难啊!我告诉你就不难啊!”意思就是自己探讨出来的,研究出来的,他不定下了多大的功夫呢,可一句话告诉你了,你马上就会了。再比如说在生纸上画工笔草虫,这是白石老人一大发明,别人都是用熟纸,就是加过矾的纸,画上去不洇。德亮不也画工笔草虫吗?你跟我学的时候也问到这个问题了。


徐:是啊,齐派的草虫画得小,讲究画得极精细,可是用生宣纸,水多一点就洇了,水少又拉不开笔,画不了这么细。


李:当时我父亲跟齐老先生学画也问到这个问题了,虽然熟纸上画工笔草虫笔不洇,但是画出来有时候觉得浮。白石老人用生纸画,这个墨,颜色都沉下去了,一旦托裱,空间感、立体感特强。可是你在生宣纸上画的时候洇,尤其蝈蝈须,一洇,成绒线了;不洇,成铁丝了;加点胶水倒是不洇,拉不开笔了。蝈蝈的须也是从根部到梢部慢慢地细下来的,所以这个挺不容易画的。这怎么办?我父亲问老师这是怎么画的,白石老人又把秘方告诉他了,淡墨加什么什么,当场一试就不洇了。

这个秘方我告诉德亮了,暂且保密,因为现在什么都讲专利,谁要,我也可以告诉他,多少钱面议。哈哈,当然这是说着玩。我们不保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