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比“年收入12万属于高收入”更狠,看汉武帝怎么玩坏个税改革

(2016-11-15 20:14:39)
标签:

杂谈

http://mmbiz.qpic.cn/mmbiz_gif/RD5qe6alDJrxniaLMaostx7RoGrkbJ47QCibt1icSPHCNHft81uIdRVicq3H5pSq6fkzuOBSD0iaKWJKw0QRLTIQGUQ/0?wx_fmt=gif&tp=webp&wxfrom=5&wx_lazy=1


前些日子一则关于年收入12万元属于高收入群体面临加税的谣言整的诺大的帝都沸沸扬扬,不少白领纷纷吐槽,年薪12万没房没车没老婆,刚够自己生存的薪水一夜之间竟成了高收入群体,太可怕!好在谣言早早被相关部门拆穿澄清,但是谣言背后却隐藏着中国个税改革的艰难处境和中低收入劳动者的深层焦虑。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整个中国封建王朝最会花钱的主子汉武帝是怎么玩坏个税改革的,要汉武帝上台执政,今天的中产就不止是焦虑那么简单了。


汉武帝怎么敛财?

先问一个偏离主题的问题:英国为什么能和拿破仑死磕到底,最终在滑铁卢击败拿破仑呢?从财政层面上来说,英国能够屡败屡战,其率先实行的所得税制度功不可没。

那么汉武帝为什么能够击败匈奴呢?不错,其实汉武帝时期,已经在大规模征收财产税和所得税了。遗憾的是,这次采取了不恰当的措施,最终给百姓造成了一场灾难。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RD5qe6alDJrxniaLMaostx7RoGrkbJ47QgNib18nX9GQVZ3a8XwPhFTOGnz7ZxTq0tEiapeNknX8xkjxPeXHZVlXA/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事情的起因,是有人眼馋商人的钱财,给汉武帝出主意说,“您这么省吃俭用,那些做生意、放高利贷的一点都不体谅您的用意!应该让他们出出血!凡是做买卖的,收百分之六的税;打铁的做手工的,收百分之三的税;家里有马车的,一辆车收120钱;有五丈以上的船,也收120钱……“


按说这样的税率也不算太高,并且征收财产税和所得税,可以防止人们囤积货币和实物资产,因为囤积的越多,缴纳的税也越多,所以也算起到刺激货币流通、减少通货紧缩的作用,倒不全然是只为敛财的恶政。但是这人接下来提供的实施方案着实有些危险了:“如果有人不愿意自己估算并上报家财,或者估算得不准确,就罚戍边一年,如果有人告发,就奖励告发人一半的应收税,这么一来他们就都老实了。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RD5qe6alDJrxniaLMaostx7RoGrkbJ47QeCGMj1cWiasMg6XeyGgAdNKaQ3vp6QsLergibRH7M2K49sIIIJ1EnibSQ/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可想而知之后的情形,天下人人自危,互相告发,小有积蓄的人几乎没有不被告的。有人还专门以此为职业,类似于今天的差评师。想告人很简单,且不说人人都有本能地想少算一点,少交一点税,就算你诚实地把自己所有财产报上去,别人照样有办法告到你。


比如你在估算的时候,家里只有三头牛,结果刚报上去,就生了两只小牛犊,然后被有心人告发;或者刚刚继承了一笔财产,又被人发现告发……


尽管汉武帝的财政库因此充实了很多,但是民生状况却令人堪忧。根据司马迁的描述,当时商贾中产之家以上的,基本上都破家了,人们有钱就想赶紧花出去,不再想着扩大再生产或者添置固定资产。原因很简单,因为固定资产要交财产税,扩大再生产要交所得税。可以想象,人们辛苦赚的钱,没有保障归自己所有并且还能惹祸上身的时候,哪还有动力好好工作和学习呢?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RD5qe6alDJrxniaLMaostx7RoGrkbJ47QmFfUBRO9XMfKZfhr4HxbRXnnicH3hVqQggKibsnm4TdPHRoCyW19dCJQ/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后来,随着汉武帝实行盐铁专营,财政状况有所改善,告缗钱的政策就慢慢废除了,而它的废除并不是通过政令,而是通过市场的自发调节。


当时汉武帝颁布了一道诏令,宣布只要交纳一定量的粮食,便可以享受“免告缗权”,于是老百姓和商人们纷纷购买,一时间成为比爵位还抢手的期权产品。


随着购买“免告缗权”的百姓越来越多,告密之人的兴致自然就渐渐下降了。毕竟,花了半天功夫盯了一个商人的梢,兴冲冲告到衙门之后,发现人家有免责权,这打击一次两次还行,多了的话,投入产出比也就下降了很多。于是,告缗令逐渐变成了空头条文,就没有人去执行了。


http://mmbiz.qpic.cn/mmbiz_gif/RD5qe6alDJrxniaLMaostx7RoGrkbJ47QktxpF0epzMjdGvic2pFu7xVhibu96cFRDpVTAcUslfQ1E0W77xeba0IQ/0?wx_fmt=gif&tp=webp&wxfrom=5&wx_lazy=1



- 版权信息 -

作者:汪凌燕  汪 通

编辑:守拙堂陈峤

资料来自:《穿越历史聊经济》

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