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评』探花的优雅

(2016-11-03 21:37:54)
标签:

杂谈

​【书评汇总】第41期:《探花赶考录》


文/斯索以


读蔡小容,读的是才气。《探花赶考录》一书里到处都是她影子。

文字,乃是源自俗世的文字,但其的背后却藏着一颗幽默、犀利且充满倔性的灵魂,在俗世优雅地行走。吸引你的,正是那背后的东西。

总觉着有一股子灵性流淌不断,裹挟着力量,在与时光暗淡的一角乃至生活的庸常抗争。读着读着,即使是满眼的琐碎,也将你感动了。辑一“自叙体”部分,讲述的多是读博始末及家庭生活细节,反映了一个才女面对自我时内心有意的“突围”。其中《探花赶考录》一篇,言辞俏皮,行笔幽默,落榜后仍以“探花”自居,优雅中亦流露着心性的坚韧。辑二“书话志”,是一部个人阅读的趣味史,人与书的故事掺拌,《那些落尽繁华的名字》《水边》等篇,常令人捧腹,让你惊觉“原来读书也这么好玩”,不仅书中有故事,写书的人也有故事;不仅书可读,写书的人也可读。于是,我们就读出一个爱看小人书的蔡小容来。阅读过程中,她也总能挑出那些“带刺”的部分,独自沉浸,嬉笑,把玩。


才气推动着有趣。这是个优雅的女子,也是个有趣的女子,锋芒外露的才华雕琢了她鲜明的个性。这在辑三她的“法语课”中,显露得尤为明显。

曾在业余时间自学法语,虽不得堂奥,但法语的优美、有趣,却从此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从法语到汉语,经过初学者笨拙的“转化”,则又笑料百出了。“法语课”这一辑初看似乎琐碎,法语单词充斥文中,可再细细品读,她所经历的场景便被还原了,法语课的味道也便完整了。碎而有味,体现的是蔡小容的能耐。这碎,就是散,充分体现了蔡对散文体的驾驭能力;这味,就是趣,是将碎片吸附起来、成为整体的那个核。

但这样的内容写得有趣,还得仰仗作者的才气,倘若换个呆板的人呆板的笔法,恐怕要敷衍生硬无味,变成有关教书先生和一群学生的流水账了。其实才气本身,流而不泄,也构成了文字生命的一部分。


从一个专业文学研究者的角度看蔡小容,书中最精彩且耐看的,当属辑四“读严记”这部分。她写《白蛇严歌苓》《魔旦严歌苓》,谈其中的故事和人物,相信自己在文本中所看到的真相,并将其大胆写了出来,是为一家之见。读《白蛇》,当别人只看到“同性恋”时,她读到了一个女人的内心,如她在《探花赶考录》一篇所言:“我看见严歌苓分明是在写女人的心理,一个女人,由尊贵而绚烂的舞台跌落至荒凉绝望的境地,什么都失去了,包括她的自尊、廉耻,此时唯有对爱情的幻想能将她拯救,使她重新焕发生机与光彩。而至于那个幻想的实体究竟是什么,她是不管的……女人是如此需要并满足于自造的海市蜃楼。”这部小说的写作正值严歌苓“每天寂寞地失眠”期间,“睡眠,在夜里是个岛,人人都渡过去了,剩她一人,渡不过去”,在这渡不过的时间里,《白蛇》却孵化了。“女人到底要什么呢,爱情,还是爱情的幻想?”带着这样的追问,蔡小容进入了另一重阅读的空间。面对《魔旦》也一样,她总是善于捕捉人物行为背后的心理,并在人物与作者内心之间建立起丝丝缕缕的联系,找到“同样的情结”,和“相似的困境”。

《一个“严”字怎样写》更加暴露了她的写作才气和研究功力。她完全以散文式的笔触来写学术,将文学研究变成一场深情阅读。“她回过身来。……她是小渔。她是扶桑。她是王葡萄。”她在严的小说里“看见许多的她,她的片段、局部”,“她回过身来,她是她们所有人的叠加,她们是她的化身”。蔡小容眼里,严歌苓是那种“框不住”的人,有着“越轨的笔致”,不会轻易就被准确定位,这样的作家总是“在不合规格中不断超越,等他扩张到相当的地步你才会对他有个全面认识”。以蔡小容的才气,自然是容忍不了作者的平庸,她是不允许严歌苓其人其作被一眼看穿的。在这些优秀的作品面前,她是个研究者,更是个欣赏者,披着一身的犀利和优雅,文字就是她的利器。

因此,读蔡小容,读的是才气。文字流转、此心生动!


2016.10.13于北京•既往居

作者豆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