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中国传统艺术魅力何在?
听美学大家阐释传统艺术的独特趣味
http://si1.go2yd.com/get-image/06fujtQ9xK4|
【北大博雅讲坛第69期】
朱良志 | 中国传统艺术的趣味
活动时间:9月10日14:30-16:30
活动地点:东城图书馆三层报告厅
活 动 介 绍
朱良志教授将结合具体艺术作品,从四个方面一一解说中国传统艺术的特色:
一、古拙的趣味;
二、活泼的精神;
三、高古的格调;
四、超越美丑的态度。
我们作为普通人,可以怎样欣赏和理解中国传统艺术?请跟随朱良志教授一起进行一场美不胜收的艺术之旅吧!
主 办 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大博雅讲坛
东城图书馆
协 办 方
腾讯文化
华文好书
活 动 形 式
讲座 读者问答
主 讲 嘉 宾
http://si1.go2yd.com/get-image/06fujt9w3YO|
朱良志
朱良志,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中心主任,北京画院外聘专家,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高级研究员。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艺术的研究,尤长于中国传统哲学和艺术关系的分析,并注意从艺术中启发中国人的人生智慧。出版有《南画十六观》、《石涛研究》、《八大山人研究》、《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真水无香》、《中国美学十五讲》、《曲院风荷》等著作。即将出版《传世石涛款画作真伪考》。
主 题 图 书
http://si1.go2yd.com/get-image/06fujtMu5nE|
《南画十六观》:
(2013“中国好书”唯一艺术类图书;第五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第九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著作特等奖)
南画者,特指中国传统文人画。本书是作者研究传统绘画的一本新作,通过元明以来十六位代表性画家作品和人生的研究,来探讨支配文人画发展的根本因素——生命真性问题。全书秉承作者一贯寓深邃思想于优美表述中的书写方式,深具可读性。
http://si1.go2yd.com/get-image/06fujudtsIK|
《真水无香》:
(朱良志教授关于自然美学的深入思考)
本书是朱良志教授近年来研究中国艺术观念的一本专著,通过对中国艺术和审美生活的考察,突出师法造化、逃避人工秩序是中国艺术的根本法则,围绕这个中心,全书分列几个专题——诗、书、画、石、瓷器、印章等,对中国艺术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饶有兴味的探究,倡导以自然本真淳朴为美的传统审美观,对现代社会技术时代以工巧为上的审美风尚也有一定批评。
本书延续了作者一贯的风格,行文流畅优美,富于韵味和意境,适于悦读,为读者提供了非常好的审美享受。
http://si1.go2yd.com/get-image/06fujvdFfqi|
《中国美学十五讲》:
(“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
作者尝试通过中国美学发展自身的逻辑,去接触其核心问题,理出一个初步线索,着重敷陈中国美学的“生命超越”特性。全书分为三个意义单元:前五讲分别从道、禅、儒、骚以及气化哲学五个方面,追踪生命超越美学产生的根源及其流变,这是根源论;中间五讲集中讨论中国美学在知识之外、空间之外、时间之外、自身之外、色相世界之外追求美,体现出独特的超越美学旨趣,这是形态论;后五讲则是对境界、和谐、妙悟、形神和养气五个基本美学范畴的讨论,这是范畴论。书稿深具学理,高屋建瓴且探幽烛微,颇见学术功力,兼之行文畅达优美,颇富情致和文采,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优秀美学著作。
推 荐 阅 读
《传世石涛款作品真伪考》:
作者对清初画家石涛(1642—1707)流传作品的真伪进行了考论鉴定,也有风格上的审美赏鉴,涉及书画作品一千多幅。此书是关于传世石涛作品的唯一综合性鉴定,在传统书画研究中尚属首例。
《石涛研究》(第二版)
本书是迄今为止,对石涛最全面、最专精、理论与考据最为均衡的专著,是石涛研究的权威著作,在学界有很大影响力,可以说是该领域具标识意义之作。此次修订了近一半内容,补充了作者近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
《石涛诗文集》:
本书为《传世石涛款作品真伪考》《石涛研究》的后续成果,是在大量传世作品真伪考订基础上编定的清湘老人(石涛)诗文集,也经过了去伪存真的过程,按时间顺序编排,兼具文献和审美价值,对理解石涛这一画家的生平和艺术有重要参考意义。
(以上三种预计年内出版,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