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0,106
  • 关注人气:4,92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摘』《新市场与新市场人》

(2016-08-31 21:28:14)
标签:

杂谈

新市场人正在走来

生物地质学家正在研究,第四纪更新世是否需要结束,一个新的地球时代“人新世”是否要开始。这绝对不是突发奇想。无论从哪方面看,我们确实处在一个从未有过的新时代的前夜。互联网数字技术的普及以及由此出现的物联网和机器人是一个标志,被称为“数字原生代”或者“网络原住民”的千禧人类的出现更是一个标志。

对于“千禧人”这个西方人常用的概念,国内一些民间智库和研究机构有时也用。用与不用,其实是无关宏旨的,说到底,这是个时间坐标。中国并没有“千禧”的原生说法,但也没有刻意排斥这种说法,因为这只是一个通俗的纪年法,犹如中国在民国成立之后引入公元纪年一样。如果你一定要用黄帝纪年法来还原这一代出生的时间特点,或者还可以用“新一代黄帝人”来标识。

事实上,对于与千禧人相关的圣诞节,现代西方人也未必在意其中的宗教文化内涵,倒是更看重它的消费意义。美国石英财经网站在2015年圣诞节前发表了一篇名为《圣诞节的真相》的文章,指出“圣诞节向来突出的不是耶稣诞辰,而是商业、宗教支配地位、公民权利以及大饮特饮”,“我们今天所认识的圣诞节是工业革命和社会阶层变迁的副产品,只有区区几百年的历史。不过,在那以后,圣诞节就与消费主义‘剪不断,理还乱’了”。这篇文章还引用了美国零售商联合会的估算,2015年圣诞节假期的销售额可能达到6305亿美元,占到年度零售开支的20%左右。“不要对此反感,这才是圣诞节的真谛。”“或者用《圣诞节之战》的作者斯蒂芬·尼森鲍姆的话说,圣诞节不过是披着基督教外衣的异教徒节日。”用更多学者的考证讲,“今天我们所认识的圣诞节是1800年到1880年之间变成约定俗成的活动的”。“千禧人”的说法更晚,因此我们只管将其视为2000年前后出生的人群也就可以了。

西班牙《国家报》2015年7月11日报道,高盛公司指出,一代真正的年轻人即1981年至1997年出生的千禧人将迎来购买力大爆发的十年,也即在2035年之前,他们将对一个国家的内需和外需结构产生重大影响。《福布斯》双周刊网站预测了2016年16大趋势,其中有一条就是“千禧人的实力”:“千禧人一代已经成年,这是大事。随着全球的千禧一代进入16—35岁的年龄段,他们将进入一个全新的购买阶段。在低端购买人群,传统的首次购买,比如小汽车,正缓慢被Uber出租车取代;在高端购买人群,他们眼下正在考虑购房和购车。”

千禧人是有史以来最庞大的一代人,仅美国就有6600万—8000万。他们拥有前所未有的消费习惯,他们面临空前的失业问题。他们因为经济条件所限会推迟结婚与买房,他们即使没有钱也会购买一部最新款的iPhone手机,他们会抱着手机睡觉,他们当中的理科生平均6个月换一部手机,他们的台式机应当是水冷系统的。他们对企业品牌不会盲目忠诚,他们对品牌的认同点是企业能否承担社会责任。他们是数字原生代和数字同行者,他们对新技术和新技术产品敏感,他们是新的“月光族”和实实在在的信用消费者,他们用手机支付而改变了传统的消费支付规则。他们注重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同步提升。他们是新市场的创造者,也是扩大内需、提升外需的希望所在。

比起高盛前几次关于千禧消费的调查报告,这一次调查来得更高屋建瓴一些。此前的调查报告主要针对具体的市场预测,如对千禧妈妈们的研究更多着眼于她们的育儿消费,据说这个市场在美国有1万亿美元之巨。诸如此类的调查一看就是应商家之委托,为行业分类市场作预测。这种具体的市场调查也开始在中国出现了,只是不很系统,样本量不够大,而且主要由行业协会承担,缺少第三方数据。高盛的最新市场调查之不同,在于它的总体走向性。高盛清楚地意识到,一个从未有过的消费大潮正在席卷市场,改变着市场的面貌,改变着商业模式,改变着消费与生产的关系,甚至改变着经济学的一般规则。企业也突然间如梦初醒,这次是“上帝”真的来了,这个千禧“上帝”可不是商人们随便说说的那个“顾客就是上帝”之“上帝”,而是要挑剔得多,古怪精灵得多。

但是,一些预测终归是初步的、零散的、感性的,甚至有些类似“瞎子摸象”,都摸准了一点,却未必是“全象”。这头“千禧大象”将把眼前的消费世界拖向哪里,似乎也在清晰与不那么清晰之间。对于其消费潜力,有各种推算。美国的培森哲公司预测,美国的千禧人的消费能力在美国将达1.4万亿美元。华盛顿的银行家们则说,千禧人将要继承的财产总量是30万亿美元,是这个世界有贵族以来的最大的消费贵族群。有趣的是,《时代》杂志也推出了历史财富排行榜来“凑热闹”,不知用了什么样的标准,评出有史以来最富有的10个人,包括洛克菲勒、卡内基、恺撒大帝、印度莫卧儿皇帝阿克巴、宋神宗、成吉思汗等,其中唯一健在的自然是比尔·盖茨。排名第二的恺撒大帝拥有占帝国经济总量20%的个人财产,相当于现在的4.6亿美元。比尔·盖茨的个人总资产则达到了789亿美元。但是,他们的财富累加起来也不过是30万亿美元的一个零头。这个评比自然是无法成立的,30万亿美元只是一个理论推算,是对于美国社会财富的推算,而且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判断千禧人将是历史上最大的贵族群,从而也一定掌握着通向市场繁荣的钥匙,恐怕要大失所望。因为至少从表象来看,他们的消费方式与状态并不太像“花花太岁”,纸醉金迷,花钱如流水,浑不知财富的难得与易逝。

『书摘』《新市场与新市场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