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炼金成史,铸银为梦——读《金子:一部社会史》和《银子:一部生活史》

(2016-06-12 18:22:28)
标签:

杂谈

作者:林颐@石狮日报 

      博物馆是储存人类文化记忆的重要场所。作为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大英博物馆的金银器藏品琳琅满目,且大有来头,甄选整理后结集成为《金子:一部社会史》和《银子:一部生活史》。百余件金银藏品图片及说明,悄悄散落于扉页之间,它们担当的使命是用来串联起一段段历史。

炼金成史,铸银为梦——读《金子:一部社会史》和《银子:一部生活史》                            《银子:一部生活史》 菲利帕·梅里曼 北京大学出版社 

炼金成史,铸银为梦——读《金子:一部社会史》和《银子:一部生活史》
 《金子:一部社会史》 苏珊·拉·尼斯 北京大学出版社

  如果一艘满载黄金的船沉入海底,多年以后它被打捞上来,船身和各部位零件一般都会破损腐烂,但黄金依然会亮闪闪的,一如它原初的模样。黄金恒久不变的属性,代表了承诺、价值和信用,以它来定义“财富”再恰当不过。银子在财富地位上略逊于黄金,但它同样易于加工、便于保存,是一种品质优良的贵金属。两者在很长时间内都担负了货币职能,推动经济活动的展开。为了方便携带和交易,黄金和白银后来经常先加工成铸币。现在收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吕底亚币产于公元前7世纪,这是目前发现最早的形式意义上的第一枚钱币。那是历史的一个重要节点,从那以后,世界就多了一重诡谲纷争。

  金、银币种类繁多,让人眼花缭乱,大部分都以头像为主,“一朝天子一朝钱”。这种做法固然是政治权威的体现,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出于经济利益的考量。统治者把铸币权控制在自己手里,就掌控了国家的经济命脉,此外,铸币的价值与它的成色大有关系,这一特点常使它沦为牟利的工具,民间偷锉硬币难以禁止,而欧洲王室一旦缺钱也往往在铸币成色上打主意。16世纪时,由于外债和军费开支过大,英王亨利八世只好通过铸币“赢利”。铸币的一再大幅贬值造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幸亏伊丽莎白女王继位后力挽狂澜,否则都铎王朝垂垂危矣。当然,无关铸造,金银本身就等于财富,因它而起的干戈从未休止。大航海,为了掠夺遥远国度的金银财宝;鸦片战争,为了挽救白银流失、贸易失衡的局面。金银本是无知物,一切历史因人而起。

  器物为日常生活增添了美的韵味。日本民艺大师柳宗悦说:“工艺之美就是实用之美,所有的美都产生于服务之心。所用之体必须结实,作为日用器具,要经得起恶劣条件下的考验。看到其形态,就能看到结实的、无害的健康之美。”匠人在历史上曾经是一种神秘的、甚至被污名化的职业,古希腊神话里的赫菲斯托斯是一个畸形的残疾人,中世纪有名的银匠瓦兰在传说中是个报复性极强的变态,鬼斧神工的技艺让世人难以看透,于是赋魅其身,今天的观者已有足够的见识为他们祛魅,他们不是神话,而是活得认真的凡人。  

  金子高贵,银子优雅。两者都令人向往。和它们有关的故事数不胜数,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传说抑或事实?那并不重要。传说反馈现实,事实常有夸构,而它们都融入了历史的洪流,经历世代文化记忆的传承,形成如今的想象与理解。时光流转,历史更改。千百年来,始终不变的,不仅是黄金白银,还有——美。

原文链接:http://epaper.ssrb.com.cn/html/2016-06/09/content_5_6.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