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结构经济学新在何处——第一届新结构经济学冬令营头脑风暴集》书摘

(2016-05-22 10:26:12)
标签:

杂谈

​《新结构经济学新在何处——第一届新结构经济学冬令营头脑风暴集》书摘 

新结构经济学以要素禀赋及其结构作为研究的切入点

在现代的经济学文献里当然也有学者以新古典的方法来研究结构的内生化,比如有些经济学家用家庭偏好来推导出产业结构随着收入的提高而内生变化,但新结构经济学强调的是用要素禀赋及其结构来内生产业结构及其变化。为什么要用要素禀赋结构来内生产业结构及其变化?因为我们研究的是发展经济学,不仅要研究结构如何内生决定和演化,还要由此内生收入水平的变化。要达到这个目的,从家庭偏好则做不到,它可以说明由于收入水平变化,家庭的需求会不同,内生出产业结构的差异,但收入的变化则被外生给定,同时,在开放的经济中产品可以贸易,那就没有办法决定随着收入增加产业结构如何演变。

从要素禀赋及其结构作为切入点来内生化产业结构,并且由此推动结构的变迁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式。为什么呢?原因是发达国家的要素禀赋结构和发展中国家的要素禀赋结构差异是明显的,而且在每一个时点上是给定的。我们做任何研究分析,必须以一个给定的参数作为切入点,才能去内生那个时点的其他变量。如果这个参数本身对各个决策者来说不是给定的、不可改变的,那就不能作为切入点来内生出其他变量。每一个时点的要素禀赋是一个总量的概念,做决策的人不管是政府、企业、家庭,都只能将其作为给定的参数,无法进行改变。

前面有人讨论,是不是国际资本可以流动以后,要素禀赋给定这个假定就被推翻掉了?我认为不能推翻。虽然发达国家的资本可能往发展中国家流动,但绝对不会流动到使发达国家的人均资本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均资本一样多的程度。发达国家的资本一定是有人拥有的,他在配置资源上的目的是使回报最大化。如果资本流到发展中国家来,怎么样能实现回报的最大化?一定是流向发展中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也就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所以,即便发达国家的资本拥有者愿意让资本流动到发展中国家,也不会让发展中国家的人均资本和发达国家的一样多,因为这是违反理性的。我知道现在有很多理论模型假定了国际资本可以流动以后,人均资本就不重要了;可是,这样的一个假定本身就违反了新古典经济学最基本的理性原则。实际上,即使资本可以在国际上流动,相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禀赋来说,这也是可以忽略的,是不可能改变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禀赋结构差异的本质特性的。就像伽利略为了验证重力加速度,在比萨斜塔做实验的时候假定没有空气阻力,相对于他做实验时所用铅球的质量密度和塔顶到地面的距离而言,空气阻力所产生的效果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我们现在从一个国家的要素禀赋及其结构出发,来研究产业技术选择,即使有国际资本的流动,也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要素禀赋结构的不同,所以,在研究产业结构时,国际资本流动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可以给予舍弃,不用考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